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高铁开进江南水乡,美景有了“钱景”

编者按:江南水乡梦,铁轨绘新篇。6月18日,“发现最美铁路·寻梦江南水乡”活动正式启动,由长三角网信主管部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等组成的采访报道团深入沪宁沿江高铁沿线,解码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交通干线串联起8个车站,以超1900万人次的客运量激活旅游经济,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1.5万公里的长三角铁路网中奔涌。


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线路全长27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起自南京南站,贯穿江苏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在太仓站与沪苏通铁路交会后共线接入上海枢纽。全线共设8座车站,其中句容、金坛、武进、江阴为新建车站。

“句容站站房建筑面积约1.49万平方米,屋面采用三层叠级设计如波纹映照山水。”上铁集团南京直属站宜兴站党支部书记吴康平介绍,为方便旅客出行,站内设置“158”雷锋服务站,站前广场开通7条公交班线,可快速贯穿句容主城区,且有两条线路直达茅山和宝华山旅游景点。

交通便捷性让句容快速融入“上海1小时、南京20分钟通勤圈”。句容站办客列车从开通初期11列增至36列,2025年1—5月日均发送旅客1872人次,单日最高达发送旅客4187人次。旅客可直达上海虹桥、杭州西、南京南、合肥等地“坐着高铁游长三角”成了出行常态。

“高铁打开了句容文旅的又一扇门,句容也成为上海市民乃至更多铁路沿线市民外出旅游的新选择。”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旅游推广科科长潘源告诉记者,通过“高铁+旅游”模式创新,句容实现了从“过境游”到“深度游”的跨越,加速向长三角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迈进。下一步,句容持续深化特色产品开发与精准营销,进一步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持续释放“高铁经济”乘数效应。

句容茅山,历来被誉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其地处南京、镇江、常州三市腹地,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成为长三角都市圈内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视觉中国

在茅山九霄万福宫,记者偶遇来自上海的游客孙鹤。他向记者分享道,从上海乘坐最快一班列车抵达句容站仅需1小时,出站后直接换乘景区接驳班车,便能轻松抵达茅山风景区。站在万福宫前,俯瞰茅山云海,孙鹤不禁感叹:“高铁的便捷让旅行从‘计划’到‘即刻出发’。”

截至目前,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已为景区引流12万人次。据江苏茅山福地旅游有限公司经理赵厚春介绍,景区正以“高铁票根享折扣”的形式联动周边民宿、农庄,打造“高铁微度假圈”,促进游客从“过境游”向“过夜游”的转变,带动餐饮、住宿、文创消费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景区推出“新三景”,融自然、科学、人文于一体:喜客泉后溶洞可赏地质奇观,弘景广场太极石能听声波回响,相思树前可探爱情传说。

高铁的开通,让美景有了“钱景”。数据显示:2024年,句容市共接待游客1754.56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8.80亿元,同比增长15.0%。

沪宁沿江高铁串起苏南多个全国百强名县,进一步拉近沿线地区与上海、南京的时空距离,高铁有望成为中长途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实现与华北、中西部、华南等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自开通运营(2023年9月28日)至今年5月,已安全发送旅客超1900万人次,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民生线、旅游线、共富线,极大便利了沿线数千万群众的出行,为沿途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插上翅膀,有效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便捷流通。

近年来,我省持续协调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拓展“高铁便民车”服务,在沪宁沿江高铁等5条线路推广使用“铁路e卡通”,全省铁路年发送旅客量从“十三五”初的1.78亿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3.1亿人次,“一网覆盖江苏、一票走遍全省、一站发往全国”已经成为美好现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田墨池 华苏杰

责编:洪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