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党校紧密围绕学校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新模式,不断丰富教育手段、优化教育方式、分层分级开展培训,有力推动党员干部全程化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一、坚持党校姓党,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把牢政治方向。学校党委突出党校的政治属性,坚持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党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着力在教学中心工作、教育培训目标、重点班次培训和抓好日常管理四个方面下功夫,确保党校教育培训正确方向,促进党校质量不断提升。
恪守办校根本。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统筹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办好党员干部培训、积极分子培训等主体班,确保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培训课程占70%以上,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促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抓好基本培训
明确培训对象。党校的培训对象是学校的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等。目前,学校28个二级学院设立了分党校,学校党校和学院党委指导各分党校开展工作。按照统一谋划、分类分级的培训原则,明确基本培训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全面优化校院两级党校的工作体系。学校党校办好主体班次培训;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具体开展本系统的干部培训;各分党校具体负责本单位师生党员的培训,从而形成既有全校一盘棋的统筹安排,又有二级单位结合实际“自选动作”的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了党校培训对象从“关键少数”到“全员培训”的转变。
建强师资队伍。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师资,建立由专任教师、党委各部门、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等120余人组成的教师队伍,面向全校、深入到各级党组织开展宣讲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干部集中培训期间,先后邀请多位全国理论名家来校授课,有效提升了培训的高度和质量。2024年暑期,组织全体新提任中层干部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将名校名师的典型经验转化为推动我校发展的力量,得到广泛好评;学校组建了研究生理论宣讲团,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用心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助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引起良好反响。
聚焦培训内容。一是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在全面系统、入脑入心、转化运用、常态长效上持续用力。二是突出党性教育,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持续在规范性、精准性、时效性上下功夫。三是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坚持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
改进培训方式。一是用好新技术。依托网络平台的覆盖优势,并运用大数据、网络直播等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党校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二是开发好课程。指导和利用党校优秀教师资源开发党校多类别、多形式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课程。2024年度,党校教师申报的1门课程荣获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三等奖。三是关注青年人。针对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的培训,不断与时俱进,优化培训方式,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授课,不断增强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坚持质量立校,充分挖掘育人资源
强化系统思维,注重融通育人。党校依托大思政格局优势,建立以党课为核心,融通思政课、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第二课堂育人为一体的党员教育培训平台,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无缝衔接、党课育人无处不在的目标。学校处级干部每年坚持为学生讲授思政课,校院两级每年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30余个班次,参训学员年均5000余人。党委书记为每期校级“青马班”作首场讲座,讲好“开学第一课”,为学员引航指路。
加强对外联络,整合各方力量。2024年,党校高质量完成省委教育工委委托项目培训,先后承办了“全省公办高校党委组织部长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省属高职高专学校副校级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和“全省民办高校党委书记、举办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省内高校各级各类干部200余人,获得一致好评。通过承办校外培训,积累了培训管理经验,对校内外多个部门和各学院的培训力量进行整合利用,形成了各方力量助力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化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党校的初心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学校党校高度重视党建理论研究工作,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党建理论研究。近两年,党课教师承担省级党建研究课题立项60余项,其中获奖22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项目3项,《浇花浇根 育人育心——河北大学“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进一步发挥了党校研究、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成果重要阵地的作用。
(河北大学党委组织部 高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