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近日,江苏金融监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基本建成规则全面明确、服务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畅通、体制机制完备、具有江苏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形成运行良好、丰富多元、支撑有力、系统安全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三部门公布《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江苏成为首批8个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江苏不断丰富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目前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36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036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着力解决制约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存在的质押登记、价值评估、风险分担、质物处置等难点问题,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生态,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江苏“高地”。《实施方案》明确了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价值评估、交易机制、金融服务、金融协作机制五方面十五条重点任务。
在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方面,健全质物处置流转体系,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收储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拓宽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拍卖等处置路径,加快知识产权流转变现。支持有条件地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处置基金,由具备资源整合能力机构对出险贷款质物进行收储、运营。
在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支持探索知识产权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票据(ABN)、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等业务模式。支持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开展“专利产业化+认股权”试点。
在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协作机制方面,持续优化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下“苏知贷”产品,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引导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金融业务风险分担机制。
接下来,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版权局等部门将以试点为契机,围绕试点工作目标,加强组织协调,重点聚焦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共同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钰 通讯员 蔡友才 陈冬娟 郑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