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市高淳区残疾妇女藤编培训班在固城“青蓝美丽工坊”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非遗+助残”融合发展,提升残疾妇女技能水平,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高淳区残联2025年残疾妇女手工制作藤编培训班在固城街道“青蓝美丽工坊”举办。来自“青蓝美丽工坊”的20余名残疾妇女参加培训学习,收获颇丰。

此次培训班特别邀请栖霞区民俗馆的王永亮老师授课。王老师投身非遗工作30余载,在非遗领域造诣深厚、经验丰富。培训课程循序渐进,从第一期的麻绳杯垫,到第二期的宝胜果盘,再到第三期的麻绳手提包,内容丰富多样。培训初期,残疾妇女们面对陌生的编织技巧显得畏首畏尾,但在王永亮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她们逐渐掌握了要领。从一开始的手法生疏,到如今能够独立完成精美的手工作品,她们的进步有目共睹。在培训现场,学员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编织中,尽管身体上的不便给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她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克服了重重阻碍。

濮阳大姐作为残疾妇女代表,难掩感激之情:“多亏区残联组织这次培训,搭建这么优质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掌握非遗藤编技艺。如今,我们能靠双手编织东西,真的很有意义!”她轻抚着亲手完成的藤编作品,眼角眉梢尽是骄傲。记者在培训现场看到,学员们的手工作品十分精美,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她们的用心与努力。这些作品不仅是她们学习成果的体现,更是她们对生活热爱的表达。

固城街道“青蓝美丽工坊”负责人杨巧云难掩感动之情:“学员们专注学习藤编技艺的模样令人动容,她们身上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也让我深受触动。后续计划将学员们精心制作的藤编篮、蔬菜篓等作品,融入‘青蓝美丽工坊’农产品的特色包装体系。这样既能拓宽残疾姐妹的增收渠道,又能以非遗工艺为载体,提升工坊品牌辨识度,吸引更多残疾女性加入技能培训队伍,实现‘授人以渔’的良性循环。”

指尖缠绕岁月,匠心传承新生。此次藤编培训不仅为残疾妇女搭建了技能提升的平台,让她们在经纬交织间重拾生活信心、实现自我价值,更让承载着文化记忆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迸发出蓬勃生命力。展望后续培训,相信学员们将继续精进技艺,用灵巧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的绚丽图景。未来,高淳区“非遗+助残”模式也必将持续深耕,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彩,书写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助残事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通讯员:高幸、孔令谦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