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蜱虫进入活动高发期。为提升村民对蜱虫危害的认知,增强科学防护能力,近日,高淳区固城街道固城村组织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及村医开展“蜱虫防治知识进农家”入户宣传活动,以“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的方式,将蜱虫防治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

精准科普:从危害认知到应急处理全覆盖
“蜱虫常躲在草丛、灌木里,被咬后可能发烧、血小板减少,发现了千万别硬拽!”在固城村村民王大爷家中,志愿者一边发放《蜱虫防治知识手册》,一边用方言详细讲解蜱虫的生活习性与危害。据村党总支书记王雪洪介绍,此次宣传重点围绕蜱虫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疾病展开,特别强调“叮咬后勿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湿敷后用镊子垂直取出,并及时就医”的应急处理方法。
针对农村地区家畜养殖较多的特点,志愿者还深入农户圈舍,指导村民定期清理禽畜粪便、喷洒低毒杀虫剂(如氯菊酯),并建议将人居区与养殖区隔离,阻断蜱虫迁移路径。“现在知道了,家里的狗也要经常检查,不然蜱虫可能跟着宠物进家门。”养殖户李大姐在志愿者指导下,现场学习了禽畜体表灭蜱的操作要点。

多元行动:织密“宣传+整治”防护网
除入户讲解外,固城村同步启动“环境整治+长效防控”组合措施:一方面通过村广播、微信群推送蜱虫防治动画视频,在村口公示栏张贴“穿长袖、扎裤脚、少在草丛停留”等通俗标语;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对村周边杂草丛、绿化带进行药物喷洒,清理柴草堆等蜱虫栖息地,在农田与居民区之间设置碎石隔离带,从源头降低蜱虫密度。

“前两年村里有人被蜱虫咬了没重视,后来发烧住院才知道严重性。”参与宣传的村医提醒,每年4—10月是蜱虫活跃期,野外劳作归来需立即检查头皮、耳后等皮肤褶皱处,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务必在两周内就医并告知活动史。
据了解,此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覆盖全村200余户,不少村民主动加入环境清理队伍,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延伸提醒:夏季防虫需注意“人宠同防”
据专家介绍,蜱虫不仅通过叮咬传播疾病,还可能附着在家畜、宠物体表进入室内。固城村此次宣传特别强调“人宠同防”:建议宠物外出后及时检查皮毛,圈舍定期消毒;村民晾晒衣物时避免接触草丛,室内保持通风干燥。后续,固城村将每月开展一次蜱虫密度监测,结合气象数据动态调整防治方案,持续守护村民健康安全。
通讯员:孔明、孔水金、孔令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