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高淳:新能源渣土车攻坚,让移动污染源变身生态“轻骑兵”

(记者 徐薇 通讯员 赵红叶)在南京市高淳区南漪路85号小区附近,曾经让居民彻夜难眠的渣土车轰鸣与刺鼻柴油味,如今已被电动车低沉的电流声和清洁的空气取代。2025年初春,20辆身披“山湖环境”标识的福田瑞沃新能源渣土车,以零尾气排放的姿态穿梭于高淳的大街小巷,将曾经饱受乱倒垃圾困扰的地块清理得焕然一新。这场由高淳生态环境局牵头的“移动源污染攻坚战”,正以新能源车辆为“武器”,在古都南京的南大门书写着生态治理的崭新篇章。

破题:从群众“急难愁盼”到政策精准落地

“以前一到晚上,渣土车经过时窗户都在震,家里老人根本睡不好。” 提起过去的困扰,居住在淳溪街道玲珑湾花园的居民王女士仍深有感触。作为南京南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高淳区近年来面临着城市化进程提速与生态保护加快的双重挑战——尤其是传统柴油渣土车带来的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成为群众投诉的热点。

民之所忧,政之所向。围绕《2025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美丽南京建设目标任务》,高淳生态环境局与综合行政执法、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新能源车辆使用。“我们必须抓住新能源车辆推广这个‘牛鼻子’,既回应群众关切,又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高淳区渣土运输存在“点多面广、运输距离长”的特点,传统燃油车不仅污染重,而且运营成本逐年攀升。反观新能源车辆,虽购置成本较高,但其用电成本仅为燃油的1/3左右,电机结构简单维保项目少,长期经济性显著。

精准政策随之发力。高淳区在市级政策基础上,创新推出“三个优先”组合拳:国资项目工地优先使用新能源渣土车、新能源车通行证优先审批、新能源车辆优先保障路权。此外,还有免征购置税、运营补贴等多方面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这一系列组合拳,迅速激发了企业积极性。南京山湖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率先响应,于2024年10月投入重金购置20辆福田瑞沃新能源中重型渣土车,并在2025年初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攻坚行动的“先锋军”。

实战: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治理的多维成效

“这批车跑得比燃油车更顺,而且不用频繁加油,光是能耗成本就省了40%。” 山湖环境公司负责人指着调度平台上的实时数据介绍。在高淳生态环境局的协调下,企业与江苏电投易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红宝丽旧厂址等重点工地部署了移动式换电站,实现“10 分钟换电、24小时续航”。这种“车电分离”模式,不仅彻底化解了新能源工程车辆的“里程焦虑”,更将单车年均运营成本从12万元大幅压缩至7万元,让企业从“要我环保”的被动响应转向“我要环保”的主动进取。

实战是检验成效的试金石。2024年10月,原徐家倪家地块环境整治项目成为新能源渣土车队的“首秀场”。面对堆积如山的历史遗留垃圾,20辆新能源渣土车连续作业15天,日均高效清运300吨,全程实现“零噪声投诉”。“以前作业时要戴口罩,现在空气里闻不到柴油味了。” 现场工作人员道出了最直观的变化。

初战告捷,绿色动能迅速辐射全区。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这支新能源车队转战多个关键战场:2024年10月高效完成淳溪街道河城片区拆除工程建筑与装修垃圾清运;同期投入红宝丽旧厂址环境整治,助力工业地块焕新;2024年底参与泽蕾片区环境综合整治;2025年5月集中清理淳溪街道多处乱倒垃圾点位。在古柏、桠溪等四个街道联合清运行动中,更是创下日清运 2000吨的纪录,全程保持“零污染、零投诉”。据统计,在此期间车队累计清运各类建筑装修垃圾超10万吨。更深远的是生态贡献:以单车年均行驶5万公里计,相对国五柴油车,20辆新能源渣土车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3.4吨。

攻坚:从污染治理到绿色发展的价值跃升

新能源渣土车不仅是治污利器,更是撬动绿色产业的支点。山湖公司的成功示范产生了强大的“头雁效应”,区内多家运输企业已着手制定新能源车辆购置计划。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这场攻坚行动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未来,高淳区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渣土车、搅拌车优先使用相关激励政策落地落实,扩大新能源渣土车、搅拌车使用范围和场景,积极助推新能源车、电池以及充换电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暮色中的高淳,新能源渣土车仍在有序作业,车身上“绿色清运·生态高淳”的标语在路灯下格外醒目。这场始于移动源污染治理的生态变革,其成效已清晰展现:它用实实在在的降噪减排数据回应了民声关切,以显著的经济性和创新的管理模式证明了绿色转型的可行性,更以“零投诉”的社会认可度树立了环境治理的新标杆。曾经的“移动污染源”,正以生态“轻骑兵”的姿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宁静、清洁、高效的新路。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