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论坛沙龙 > 正文
汇聚全球智慧,赋能创新发展 2025(第11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6月27日,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主办,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第11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圆满落下帷幕。100余支海归创业团队汇聚苏州高新区,经过复赛和决赛激烈角逐,广州麓鹏制药团队的“一类新药洛布替尼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项目最终荣膺本届大赛冠军。

中国海归创业大赛是在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致公党中央、中国科协的共同指导下,由留创园工委会发起并联合地方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专门面向海归创业的全国性活动。大赛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秉持“创新驱动·海创中国”的主题和“以赛事为平台,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集聚创新资源和海创力量,构建赋能平台与服务生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成长进程,推动新时代海归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创业。

本届大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平台开放和机制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首次加入联合主办,支持参赛人才项目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另有北京、上海、济南、烟台、昆山、丹阳、长沙、深圳、宁波、厦门、兰州、呼和浩特等地20多家产业园区、科创载体协办,全国300多家创业园区、投资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参与赛事,在政策、空间、资本、孵化服务等方面配置优质资源,为项目技术产业化、商业化赋能。大赛聚焦“人才+科创+产业+金融”,组建专项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给予参赛项目优先投资支持;举办“海创中国”英才行、产业融通对接会等专场活动,推动人才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海创中国”导师行活动和常态化机制,为参赛项目提供创业辅导和陪伴式服务。此外,为加强早期项目培育,本届大赛对于未在国内注册企业的参赛项目,单独设立“雏鹰组”和相应赛制奖项,发挥中国海归创业大赛服务基地和各方资源作用,提供定制化辅导、政策匹配及落地支持。

本届大赛继续采用线下直通选拔与线上报名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征集遴选优质参赛项目。在北京、长春、上海、南京、丹阳、厦门、济南、长沙、广州、深圳、西安等地共举办13场“线下直通车”项目路演,选出入围复赛项目68个,同时通过线上报名和评审产生入围项目45个,总计入围项目达到115个,其中包括“雏鹰组”项目23个。

在为期三天的复赛和决赛活动中,举办了大赛训练营,两位创业导师通过课程培训就国际知识产权发展动向和企业香港上市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为参赛团队作了答疑辅导。同时,组织参赛团队考察了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参加了“海创中国·苏高新之夜”交流对接活动。

复赛项目分为3组进行路演,由来自源起基金、中夏资本、数势资本、行至资本、杉杉创投、瑞昇投资、楽和资本、寅宜投资、鸿石创投、绿合创投、中泰证券等机构的21位资深专家组成评委团,从团队、技术、市场、财务等维度进行评审打分,确定20个项目晋级决赛。在决赛中,由来自华锷尔资本、博泓资本、梅花创投、毅达资本、海汇投资、文周投资、江苏高投的7位资深投资人对晋级项目进行最后评定。最终,“一类新药洛布替尼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项目获得一等奖,“可控量产超微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装配式混凝土风电塔”3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全球领先的微米级空间智能&精密智造平台”等6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另有10个项目获得优胜奖。此外,“雏鹰组”项目经过现场路演评审,确定“新港联研——高通量光电半导体封装解决方案”项目获得该组一等奖,另有“基于闪动业务研发的ai运动全栈解决方案”等5个项目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本届大赛获奖和参赛项目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硬科技创业领域。获得一等奖的麓鹏制药来自广州黄埔科学城,专注于研发新一代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小分子靶向创新药,核心项目洛布替尼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且完成多轮融资。

在颁奖仪式中,科技部、工信部、致公党中央等大赛指导单位以及江苏省、苏州市有关部门领导为获奖项目颁发了奖杯、奖金和证书。现场还作了中国海归创业大赛10周年总结,全面回顾了大赛举办10届以来所重点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发布了中国海归创业大赛10周年TOP100优秀企业榜单,根据历届参赛企业近年来在企业成长性、科技创新力、行业影响力、地区贡献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有海柔创新、青禾晶元、杉数科技、斯乾智驾、汉阳科技、识光芯科、景略半导体、圣德医疗、英磁新能源等100家优秀企业入选。活动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成果转化基地启动,将通过全链条转化服务、资本深度赋能、区域产业绑定,实现“政产学研金”高效协同;进行“两创融合·人才赋能”战略合作签约,为高新区行业龙头企业与海归人才项目搭建精准对接桥梁,共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此外,活动还为在大赛组织服务中作出重要贡献、给予推动支持的一批单位颁发了中国海归创业大赛10周年特别贡献奖和组织贡献奖。

根据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海归创业大赛举办10届共吸引5096个海归项目团队参赛,有85%以上的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专利授权超过2.3万件;近30%的团队负责人拥有博士学位。1292个入围复赛项目团队在国内成功创办科技型企业781家,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瞪羚企业84家;取得国内有效专利1562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117件;286家企业吸引投资累计达到274.56亿元,其中赛后融资额162.52亿元。一批参赛团队和企业展现出了海归创新创业在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引领未来,人才驱动发展。本届大赛不仅是海归创业者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中国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窗口。下一阶段,大赛将聚焦国际科创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进一步扩大与加强与海内外单位的合作,举办以“海创杯”国际人才科创大赛、中国海归创业大赛为重点品牌的学术交流、项目展示、资源对接活动,探索设立面向学术创新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及不同专业领域的多元赛道,实现赛事的内外联动、能级提升。同时,紧密结合地方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国际科创人才中国行、“海创中国”英才行等服务活动,通过海内外活动衔接与资源整合,拓宽国际技术项目和创新资源流通管道,吸引、推动和支持更多国际科创人才到各地创新创业,参与国内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