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质工程领域正经历从依赖传统经验到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再到如今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的重大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地质工作者凭借先进技术攻克了诸多复杂地质问题,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与便利。然而,技术进步的浪潮既带来了机遇,也揭示了更深层的挑战。正如地质工程专家李柯所强调的:“尽管我们已能借助地质工程技术勾勒出更为壮阔的发展蓝图,但该领域仍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技术边界。我们的核心使命,在于不断推动地质工程技术的革新,以期在未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环境。”正是带着这种对技术革新的不懈追求,李柯探索出了一条地质工程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新路径。
地质探源 拓展国际视野
当同龄人专注于单一学科研究时,李柯已踏上一条“地质本源+数字基因”的跨界探索之路。2012年,怀揣着对地质领域的憧憬,她踏入长江大学,开启“2+2”跨国培养模式的探索之旅。在两年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学习后,2014年,她奔赴美国新墨西哥矿业科技学院,不仅完成了地质学本科学业,还主动加修数学双学位,这一选择为她日后在地质工程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柯认为:“地质并非刻在岩石上的僵化知识,而是需要不断探索与解读的动态密码。”2017年,她与导师Chloe Bonamici共同投身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变质层在不整合面的地球化学研究”项目。在美国广袤的自然环境中,她深入国家公园、大峡谷等地,对出露不整合面的区域进行现场采样,并将采集到的样品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她严谨对待每一条数据,密切关注每一种成分的变化,旨在揭开变质层形成的奥秘。她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对潜在油气层和诱发性地震的预测能力,为地质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她与导师基于“变质层在不整合面的地球化学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在美国波士顿的Goldschmidt会议上以Poster的形式进行了精彩展示,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的关注,并获得了广泛认可。此外,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还荣获了新墨西哥州地质协会NMGS秋季野外会议奖学金,这一荣誉是对她在项目中卓越表现的充分肯定,彰显了她在地质领域的专业素养与科研潜能。
学术到实践 现场工程师卓越路
2019年硕士毕业后,李柯以现场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哈利伯顿(中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利伯顿中国”),正式投身地质工程领域工作。尽管年纪尚轻,但她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与灵活的头脑,迅速在哈利伯顿中国崭露头角,不久便成为了公司的“王牌工程师”。哈利伯顿中国曾承接多个大型项目,其中钻进随钻测井服务项目占据公司业务核心比重。李柯负责陕西、四川、南海等7个区块的现场随钻测井工作,累计工作时间超过300天。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她熟练驾驭各类高精度测井仪器,精准运用先进的旋转导向技术,确保仪器信号在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中始终保持稳定且精准,为钻井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导航”。同时,她还依托钻井、测井数据的统计经验,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数据管理体系。她以严谨的逻辑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剖析与精准提炼,并及时更新反馈给甲方,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全方位支持。李柯始终秉持着“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她的项目执行精准度达行业顶尖水准,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即使在执行过程中遭遇风险,她也能迅速排查危险点,以精准有效的策略化解危机,助力项目平稳推进。
地质工程创新 传统难题新解法
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累积,李柯对于该领域的创新有了更多的思考。她深刻意识到,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地质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传统地质工程项目管理却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制约了整体工程的高效推进。面对量子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兴起,李柯敏锐捕捉到这些技术为地质工程领域带来的变革机遇。她凭借自身丰富的工程业务知识和对产业数字化的深刻理解, 成功研发出“地质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系统V1.0”。该系统融入新兴技术的优势,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中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流程繁琐且缺乏监控,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不足等难题,为地质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有力推动了地质工程技术在建筑、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多个行业的高效应用。
李柯的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她在地质工程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她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挑战;她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地质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正如她所言:“只有坚定地向前迈进,我们才能披荆斩棘、翻越高峰,邂逅最美丽的风景。”李柯正秉持着这份对地质工程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引领行业持续迈向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发展新高度,让地质工程之光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熠熠生辉。
(文/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