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社区云燕小区六、七期为典型安置小区,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居民公共意识薄弱、环境卫生差、邻里关系疏离等问题,导致居民满意度低、参与度弱。为破解治理困境,小区探索构建以网格为单元精细服务,以信义为路径强化治理,以积分为载体激活动力,“网格+信义+积分”的治理模式,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资源下沉、服务落地,实现“全民参与、全域治理、服务精准”新格局。解决小区问题,活跃氛围,激发自治,重塑善治秩序。
探索构建“网格+信义”12314工作模式。以“信义为本 多方协同”为核心理念,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资源下沉、服务落地,实现“全民参与、全域治理、服务精准”新格局。“1”是指一个服务体系,以信义为本的理念,推动辖区内多方共同参与,合作治理的服务体系;“2”是指网格+志愿者 双向赋能协同合作;“3”是指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效果清单3张清单,这三张清单是工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指1个积分考核激励制度:通过积分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是指微网格、微联盟、微服务和微信义4“微”到家:包括“微网格”——政策信息,传递到家;“微联盟”——民生服务,温暖到家;“微服务”——邻里纠纷,调解到家;“微信义”——和谐互助,关爱到家。这些“微”元素旨在将服务细化到每个家庭和个人。
(一)网格+体系,融多元机制促服务精细化。
白塔社区以构建信义为本的服务体系为理念,积极推动辖区内多方共同参与合作治理。通过召开居民大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形成了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各方明确职责,共同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我们通过走访、招募组建“云燕传声筒”志愿服务队,开展网格员与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训,强化“点对点”诉求对接、“面对面”矛盾化解能力。推行“网格服务清单制”,通过“问需于民”形成民意清单,精准匹配服务资源。比如通过入户对独居老人进行探访,通过意见征集了解到居民对小区公共区域增设设施的需求。

(二)网格+服务,融资源促服务提质。
“微网格+志愿者”双轮驱动,双向赋能协同合作。社区将辖区划分为6个区域网格、53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同时,招募志愿者,与网格员形成互补。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信息收集等工作,志愿者则发挥自身特长,参与社区服务、文化活动等。双方通过定期交流、培训等方式,实现双向赋能,提升了协同合作的效果。
开展“网格+N”资源联动,联合派出所、物业、社会组织、企业等成立“微光先锋志愿服务队”,提供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安全排查等专项服务,2024年累计开展服务12场次,惠及居民600余人次。

网格+信义,融共识促治理增效。
“信义治理”理念导入。制定《云燕小区信义公约》,明确居
民“环境维护、邻里互助、公共参与”等信义行为准则,通过“公德卡”“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公共意识;开展“微光之星”评选,表彰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环境美化、文明倡导的居民,树立示范标杆。
2.建立三张清单。问题清单:网格员和志愿者通过日常巡查、居民反馈等方式,收集社区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根据问题清单,社区制定具体的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效果清单:任务完成后,社区对效果进行评估,形成效果清单,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3. 多元协商议事平台搭建。 将“信义治理”融入“网格治理”,动员多元网格力量“问需于民、倾听意见”,形成民意清单和服务清单。建立“网格议事厅”,推行“六步协商法”(提出议题—确定议题—组织协商—分工落实—过程监督—成效评估),2024年解决养犬问题、邻里调解、公共区域增设设施等议题11项;引入“信义档案”管理,记录居民协商参与度与信用表现,作为积分奖励依据。

(四)网格+积分,融激励促双向激活
1. 双向积分考核体系。网格员积分:以“信用佳、秩序好、服务优、群众满意”为标准,量化考核网格巡查频次、问题办结率等指标;居民积分:将“参与社区活动、维护环境、邻里互助”等行为纳入积分,设置基础分(如垃圾分类+10分/月)、贡献分(如提出有效建议+20分/次)。
2. “双积分+双兑换”激励模式。巧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 + 白塔社区“共享超市”,实现双积分 + 双兑换。依托“川善治”平台与社区“共享超市”,实现积分线上管理、线下兑换。网格员可兑换办公用品、培训机会;居民可兑换生活用品、社区服务(如免费理发、家电清洗)。2024年累计发放积分1.02万分,兑换物资价值超1万元,居民参与率提升至75%。

(五)网格+四微,融多元力量促社区和美。
推进四“微”到家服务。“微网格”——政策信息,传递到家:通过网格化管理,政策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个家庭,确保居民了解社区动态;“微联盟”——民生服务,温暖到家:社区与周边商家、社会组织等建立微联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民生服务,如家政服务、维修服务等。“微服务”——邻里纠纷,调解到家:针对邻里纠纷,社区组织调解员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调解到家;“微信义”——和谐互助,关爱到家:社区倡导和谐互助的风气,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活动,传递关爱到家的理念。
通过以上“网格+”的推进实施,白塔社区网格服务形成了以下成效:
1.服务质效显著提升。通过“网格 + 服务”模式,实现与居民“零距离”对接,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响应;“网格 + 信义”使服务清单更贴合居民需求,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网格员年均走访居民从200户增至450户,诉求办结率从68%提升至95%,居民满意度从52%跃升至91%。
2. 治理效能全面增强。培育公共意识活动带动部分居民形成公共环境、利益、规则和参与意识,为善治秩序奠定基础;搭建议事平台,推动居民协商议事,形成良好民主协商氛围,重构多元主体信任关系。楼道乱堆放、私拉晾晒等问题整改率达100%。
3. 自治动能充分激活。积分制融入和活用,激发网格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和自治的积极性;“奉献—积分—回报”良性循环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社区事务办理更高效,居民与社区互动更实时。培育“云燕对门子”、“云燕传声筒”、“环保志愿队”等自治组织4支,居民自主参与小区广场微改造、走访宣传、诉求收集等活动6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生态。

“网格 + 服务”“网格 + 信义”“积分制”等模式创新,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动员微网格员、志愿者、邻里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治理合力,提高了治理效果;六步协商法等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流程制度化、结果实效化,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白塔社区以网格为基,破解服务碎片化。通过“微网格+志愿者”模式,实现服务精准触达,打通治理“最后一米”;以信义为桥,重构社区共同体。将信义理念融入治理规则,以协商议事平台凝聚共识,破解“等靠要”思维;以积分为媒,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双向考核与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推动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云燕小区“网格+信义+积分”模式通过“机制融合、资源整合、人心聚合”,实现了安置小区从“治理洼地”到“幸福高地”的蜕变,为同类社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