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6月29日,“苏超”第五轮,南通队轮空后的复出之战,以横扫宿迁、豪取四连胜的完美表现,向外界宣告一个信号,“南哥,回来了”。数据是最直观的信号:积分榜上,南通队少赛一场,仅落后“榜一”盐城1分,四场比赛进12球、失1球,净胜球数已居榜首。

“南通队为什么这么强?”其他城市的球迷不淡定了。有网友神回复: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就问你们怕不怕。要知道,比南通队先火的,是网上给南通造的梗:我以为在座只是成绩不行。随着“苏超”出圈,大家突然发现,盛产学霸的南通,足球水平竟也一流。
文能考场夺状元,武能赛场定乾坤。“文武双全”成了大家赋予南通队以及它所代表的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签。
球场“南哥”非一日炼成
“苏超”第五轮战罢,各队总体实力已见分晓。南通队的“可怕”虽肉眼可见,但又很难一言以蔽之。这支队伍既没有戈伟这样较早成名的当家球星,也没有高驰、滕帅等领跑射手榜的实力猛将,更少有如泰州队“倒挂金钩”、徐州队“一穿四”射门进球的神来之笔。
但是,场均3粒入球,放在任何国家的足球联赛里都是“顶级存在”。随着“苏超”火遍全国,这支绿茵场上横空出世的足球劲旅闯入人们视野。大家心里或许都有点犯嘀咕:看起来平平无奇,南通队到底强在哪里?
师出同门,队伍整齐划一。相较于其他城市临时组建、相对“散装”的球队,这支代表南通出征“苏超”的队伍人员构成“整装”得多。全队39名球员中35人来自海门足球青训基地——珂缔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平均年龄22.4岁,是苏超“十三太保”里第四年轻的队伍。

人人能踢,个个敢打敢拼。南通队比赛就像群狼作战,打的是团体战,且“射门靴”不光穿在少数一两个人脚上。4场比赛下来,队长李贤成打进3球,郭凯楠、程鑫各射进2球,齐丹等5人也有进球入账,南通队在“十三太保”中进球队员最多。上一场对阵宿迁,南通队打入的4粒进球,负责“最后一脚”的“关键先生”没有重名的。这就很恐怖了,足球场上,防住一人容易,防住一群人,除非你会“影分身”。南通队的“平平无奇”正是他的可怕之处。
从零起步,圆一个足球梦。在朝鲜语里,“珂缔缘”的意思是舒适。2011年,珂缔缘拖鞋厂老板李太镇却选择了一条不太舒服的路,创办足球俱乐部,之后一连卖掉6套房产,就为圆自己和儿子一个足球梦。从最初只有7名学员,到培养出160多名球员,2021年打入中乙联赛,李太镇用十年时间兑现承诺:“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把足校搞好!”
这样的意志品质,何愁带不出像样队伍,何愁迎不来圆梦时刻。
要不然咱比比做卷子
“给宿迁球迷发套《通城宝典》当伴手礼吧!”南通主场迎战宿迁前夕,网友的调侃冲上热搜。没想到,还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6月29日开赛前,宿迁球迷真就收到了“南通密卷”。

南通队第四轮轮空,刚好遇到中高考。网友们又脑洞大开:学霸就是学霸,踢踢球、考考试,一个都不耽误。从夜市上摆摊卖题库,到赛场外给球迷发试卷,再到“试卷厂”赞助“苏超”联赛,“南哥”之外,南通队另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号就此诞生——“夺命书生”。
有人说,夸张了,踢球还有空搞学习?那是因为,你没去过珂缔缘。在珂缔缘俱乐部,球场之外“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九字标语随处可见。做人第一,读书第二,踢球只能排第三。2017年,海门海南中学足球队拿到江苏省“省长杯”初中男子组冠军,这支队伍由珂缔缘小球员组成,孩子们每天都要和普通学生一样上学,放学后训练,“读好书”是珂缔缘各级梯队的必修课。
众所周知,南通特产“卷子”、盛产“学霸”,但有所不知的是,赛场上也这么“卷”。“要不然咱比比做卷子”,还真不一定是句玩笑话。不管是不是玩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南通的足球青训体系是认真的。

当南通队的“南哥”们在“苏超”大杀四方,南通的“足球小将”们也在其他赛场横扫对手。6月13日,南通市第二中学女足以14比0的悬殊比分击溃对手;6月14日,2025中乙联赛第十四轮,珂缔缘2比0战胜无锡吴钩;6月26日,海安博文高中男足取得五连胜,挺进全国青少年“校超”六强……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南通拥有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3个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称号。全市241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等,实现青少年足球U8至U18年龄段全覆盖。珂缔缘向各级国家队输送超过120人次“小国脚”,一批“小南哥”活跃在中超、中甲赛场。

状元故里,冠军摇篮
每年高考放榜日,放眼全国最志得意满的地方,恐怕非南通莫属。微信朋友圈、学校家长圈,就连小区物业也打出大屏庆祝,生怕晚一步“状元”要被别人抢走。有人在学校门口放烟花鞭炮庆祝,据说有经验的“老南通”可以从响声高低、持续时长等判断谁家考得好。
从何时开始,南通被冠以“教育之乡”之名,已无从得知,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南通基础教育实力之硬核,基本无人质疑。
南通教育为何强,离不开“一个人”——张謇。张謇本就是一介书生,41岁那年高中状元。后来,他弃文从商,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城市经营发展理念。在南通创办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共370多所学校,为南通奠定了近代教育基础。他还参与创办了复旦大学、东华大学、扬州大学等十多所国内知名院校,开创了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南通走出了50多位两院院士,近些年仅清华、北大平均每年就要从南通招走50名左右的考生。
“相比其他运动,足球只能算是南通的弱项。”当外地网友惊叹于南通足球实力之强,热心的南通网友发出了“善意提醒”。与“教育之乡”齐名,南通另一张星光熠熠的城市名片即“体育之乡”。

南通的“体育成绩”到底有多强,举个例子:2008年8月12日,北京奥运会上,南通运动员创造了“一日夺三金”的巅峰时刻。南通少儿体校内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挂满了“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照片,包括陈若琳、陈玘、葛菲、林莉、黄旭、李菊、赵婷婷、成淑、石宇奇、马晋、赵剑华、季磊等等,可谓星光无限。截至目前,南通已培育出世界冠军24人,共夺得世界大赛金牌258枚,其中三大赛金牌111枚。2024年12月,南通市被评为全省唯一“国家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共建城市。“苏超”期间,南通籍冠军们有的线上“打call”,有的现场助阵,一来就是一大群,体育之乡,排面拉满。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最近很火:考试考不过南通,踢球踢不过南通,心情不好躺床上发现“四件套”是南通产的,走出小区一看大楼也是南通建的,到菜市场买点海鲜也是南通供应的,到老一看岁数也活不过南通。网友们纷纷惊叹“南通还是太全面了”。“夺命书生”文武双全,不管是考试,还是运动,但凡比成绩,南通就不带怕的。建筑之乡、纺织之乡、长寿之乡……南通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苏超”战火越燃越旺,因此走红的“江苏十三太保”都在以各自不同方式、角度刷新着全国人民的好感度。这把“火”点燃了全省乃至全国关注足球、谈论足球、热爱足球的无限激情,也烧热了文旅和消费市场,更燃爆了各地接流量、拼经济、促发展的火热干劲。“十三太保”赛场上人人争“南哥”,赛场外个个竞一流。“苏超”更像是一面多棱镜,十三面各不相同,却共同折射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这一总蓝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贲腾
图片综合紫牛新闻、宿迁零距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