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原来,“苏超”南京队队徽背后真有“高人指点”!

今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京主场对阵苏州队的比赛即将精彩开场!“苏超”在这个夏天掀起全民观赛热潮,目前已战罢五轮,第五轮场均现场观赛人数超过3万人,成为一票难求的“超级IP”。

在“苏超”联赛的相关讨论中,南京队队徽的设计来源成为球迷热议的话题。“对南京队的队徽,网上有各种解读。大多都以偏概全,没说到点子上。甚至还有人说,它是从香烟盒子上借用来的。”南京收藏家王世清指着家藏直径29.5厘米圆木雕,揭开了这段历史。

记者从南京艺术学院了解到,这个融合了辟邪、龙、虎、水、城门的队徽设计,是1986年南京市市徽的现代延续,而南京市市徽设计者正是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保彬。这场体育盛事意外唤醒了一段被时光封存的设计往事,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位将南京文化刻进视觉符号的艺术家。

1986年,南京市正式启动市徽征集,时任南艺院长的保彬以评委身份参与评审。因应征作品未能体现南京文化精髓,一直没有合适作品入选。“要不你们专家自己来设计试试?”有人这样提议。 于是,保彬接下了设计任务,白天忙于校务工作的他只能在深夜伏案创作。

保彬在创作中大量参考历史文物:居中的辟邪造型直接取自六朝石刻;上方龙与虎对应诸葛亮“虎踞龙盘”的地理论断,其中虎身特意保留六朝石刻中带翼的造型;三条渐隐曲线表面象征母亲河长江;底部显而易见是明城墙。1988年市徽正式启用后,广泛应用于纪念章、信封等载体,直到1997年因政策调整淡出视野,却在20余年后以队徽形式重获新生,引发球迷对“老市徽”历史的追溯。

保彬贯彻将“艺术打入社会”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在金陵饭店《柏鹤图》壁画、南京长江大桥浮雕等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南艺作为现在中坚力量的代表,以后怎么走自己的路,怎么教学生走路,这很重要。”

“城市发展要重视文化建设,一个城市如果不重视文化建设,这个城市就难以发展好。”如今,保彬的设计理念在新时代获得新生。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正是对保彬“让传统活在当下”理念的最好诠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通讯员 徐丽媛

责编:葛灵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