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苏超”南京队队徽图案背后的南艺故事

今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第6轮南京主场对阵苏州队的比赛即将精彩开场!“苏超”在这个夏天掀起全民观赛热潮,目前已战罢5轮,第5轮场均现场观赛人数超过3万人,成为一票难求的“超级IP”。

“苏超”南京队队徽

“苏超”南京队队徽中那只昂首的辟邪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文化锚点——这个融合了辟邪、龙、虎、水、城门的队徽设计是1986年南京市市徽的现代延续,而南京市市徽设计者正是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保彬。这场体育盛事意外唤醒了一段被时光封存的设计往事,得以重新认识这位将南京文化刻进视觉符号的艺术家。

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保彬

壹:从市徽到队徽,被体育赛事激活的城市记忆

在“苏超”联赛的相关讨论中,南京队队徽的设计来源成为球迷热议的话题。“对南京队的队徽,网上有各种解读。大多都以偏概全,没说到点子上。甚至还有人说,它是从香烟盒子上借用来的。”南京收藏家王世清指着家藏直径29.5厘米圆木雕,揭开了这段历史。

王世清木雕藏品

1986年,南京市正式启动市徽征集,时任南艺院长的保彬以评委身份参与评审。因应征作品未能体现南京文化精髓,一直没有合适作品入选。次年,时任市委书记张耀华打趣道:“你们专家自己来设计试试?” 于是,保彬接下了设计任务,白天忙于校务工作的他只能在深夜伏案创作。

保彬在创作中大量参考历史文物:居中的辟邪造型直接取自六朝石刻;上方龙与虎对应诸葛亮“虎踞龙盘”的地理论断,其中虎身特意保留六朝石刻中带翼的造型;三条渐隐曲线表面象征母亲河长江;底部显而易见是明城墙。1988年市徽正式启用后,广泛应用于纪念章、信封等载体,直到1997年淡出视野,却在二十余年后以队徽形式重获新生,引发球迷对“老市徽”历史的追溯。

保彬作品 南京市徽 1986


贰:艺脉传承,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革新之路

保彬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史。1957年考取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专业,成为首届本科生。留校任教后,在陈之佛、雷圭元、高孟焕等大师影响下,他反对“临摹至上”的传统图案教学,主张“写生变化”,编写了人物图案、风景图案以及和装潢、古代图案、技术图案相关的著作,创新思维对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名杰出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保彬一生走在艺术教育的最前沿。1983年被正式任命为南艺院长后,保彬推动了影响深远的教育革新:他率先设立设计类硕士、博士点,增设服装设计、漆器等专业,极大提升了南京艺术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布局,推动了教师队伍和院系建设;他推动了工艺美术、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增设,为学院设计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上下奔走,积极争取资源,全面提升校园设施,建成工艺美术大楼,将蜷缩在黄瓜园一隅的校园打造为艺术的理想家园;他坚守本科教学岗位,即便是后来当了院长,仍然坚持每学年和讲师一样,上满752个课时。

保彬编著 《装饰图案基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保彬贯彻将“艺术打入社会”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在金陵饭店《柏鹤图》壁画、南京长江大桥浮雕等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南艺作为现在中坚力量的代表,以后怎么走自己的路,怎么教学生走路,这很重要。”

叁:文化延续,艺术作品跨越时代的符号再生

保彬主要做设计图案,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参与的长江大桥图案设计,但他不只是设计图案,还画壁画、著书。他担任南京长江大桥浮雕设计组长,98块镂空浮雕,6块工农兵浮雕,共计104块皆为保彬作品;他为金陵饭店创作八米长《柏鹤图》,最后八百个房间的任务,包括上面梁的壁画,通通由他和沈行工带同学们完成;他的作品《丰收图》作为江苏省第一幅中堂年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因热销前后共再版过8次,共计发行1.1亿张,火遍大江南北,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转化到了现代创作中……“不能把学生思路做窄,同学的学习面一定要拓宽,拓宽以后才能拔尖。”这种将考据与创意结合的思维,在保彬的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城市发展要重视文化建设,一个城市如果不重视文化建设,这个城市就难以发展好。”如今,保彬的设计理念在新时代获得新生。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正是对保彬“让传统活在当下”理念的最好诠释——当“苏超”的聚光灯照亮绿茵场,赛场上的南京队队徽与六朝陵墓的石刻辟邪遥遥相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图案的延续,更是一位艺术家对城市文化的深情馈赠。这个凝聚着六朝风韵与现代审美的城市符号,正以全新的姿态讲述着南京的故事——它是过去的备忘录,也是未来的邀请函。

当 “苏州 = 输州” 与 “一只鸭而已” 隔空对峙,这些在“苏超”赛场上 “战火纷飞” 的地域梗看似针锋相对,实则在文化的脉络里同根同源。南艺的前身之一苏州美专,早在百年前就从苏州启程,带着吴地的灵秀与细腻,融入南艺如今的血脉,而今南艺又将学术根系延伸回苏州,在元和塘畔建起 15000 平方米的苏州研究院。当“苏超”赛场的呐喊声响震,南艺两城的师生们也正用画笔、用创意,谱写金陵与姑苏携手共舞的艺术新章。

就在今晚,热血对决即将上演!让我们屏息以待,精彩“一哥”之战!“南南”VS“苏苏”,您站哪“一哥”?

责编:季燃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