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科学避暑,健康度夏,2025年的三伏天建议这样过

随着时间进入到7月,2025年也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

据悉,今年的三伏天共计30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那么,如何在高温湿热的环境下科学养生、预防疾病?

稍早前,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内科主任医师孙建光从中医角度介绍,三伏天养生需遵循“清热消暑、养心安神、健脾祛湿、养阳护阴”等原则 。

孙建光表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潮湿的时段。其时令特点为湿热交蒸,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三伏天的致病特点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暑邪致病,多见发热、汗出、心烦、口渴、小便短少、神疲乏力、头晕脑胀等症状。二是湿邪致病,多见疲乏困倦、身体沉重、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

由此,三伏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等,既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解暑的作用。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胃负担。

其次,要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适量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解暑饮品。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饮用冷饮,以免引起胃肠道痉挛。

在三伏天,运动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可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恢复体力和提高免疫力。中午可以适当午休,以缓解疲劳。

“大家一定要注意消化方面,避免三伏天贪嘴,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制造的主要产品就包括消化系统药。“所以三伏天一定要掌握科学方法,让三伏天成为身体的“调理站而非“加油站”。”

夏季炎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此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旅游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做到心静自然凉。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