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视图新闻 > 正文
“李管教”:家属,办理营养餐吗?就10个名额

7月8日,镇江丹阳警方通报称,当地看守所民警及时识破一起不法分子冒充管教民警对在押人员家属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成功守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时间回到7月3日15时许,一名家住南京的在押人员家属紧急致电丹阳市看守所,询问所内是否有“李管教”存在,并咨询所谓的“加餐政策”。这名家属透露,一位所谓的“李管教”通过微信添加其联系方式,声称能为在押的家属“办理营养餐”改善生活条件,名额仅限10个,需转账2000元办理。

接待民警敏锐地察觉到异常,明明早已禁止看守所为在押人员自费加餐,对于在押人员因患病等确实需要增加营养的,由看守所统一调剂安排,不得收费,确保规范执法。这一政策背景让民警迅速推断:这名在押人员家属疑似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原来,“李管教”在申请添加好友时,谎称自己是监所工作人员,利用家属的急切心理,强调加餐名额有限且“不转账就把名额转给他人”,制造焦虑情绪。在押人员妻子初次尝试微信转账1000元时,系统弹出风险提示,显示收款账号涉嫌违规,转账未成功;诈骗分子随即转用支付宝收款码,要求分四次转账,每次500元。所幸家属心生疑虑,未继续操作。

与此同时,诈骗分子已通过该家属获取了在押人员母亲的手机号,转而添加其微信,企图以同样手法再次行骗,但母亲因近期刚为在押人员汇款而警觉,主动致电看守所核实。

民警耐心向家属解释政策细节,强调监所工作规范透明,绝无私下收费行为。同时,民警普及了冒充公职人员、利用亲情胁迫等诈骗套路,家属恍然大悟,立即停止后续操作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交了相关聊天记录证据。

警方郑重提示

第一,务必通过看守所官方电话或当面询问核实民警身份,防范冒名联系;第二,警惕任何“改善生活”“减轻处罚”“特殊照顾”骗局,监所工作人员不会私下索要财物,切勿轻信陌生人的“内部关系”承诺;第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提示是重要警示信号,应牢记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原则。

通讯员 徐华锋 邵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应巧玲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