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以“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为行动纲领,全面开启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新征程,全力书写生态宜居的时代答卷。
宣传教育“全覆盖”,筑牢思想根基
街道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构建立体式宣传矩阵。线下,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微宣传”“课堂微宣讲”等活动。在社区,志愿者手把手教学,帮助居民掌握分类技巧;在校园,通过趣味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垃圾分类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在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定制培训方案,引导员工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线上,依托短视频平台推出“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活动,以轻松有趣的互动形式,让垃圾分类理念“破圈”传播,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设施升级“智能化”,夯实硬件支撑
街道聚焦设施优化,引入智能科技提升投放体验。在示范居民小区,智能分类回收箱取代传统垃圾桶,居民根据提示投放垃圾,系统自动称重、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箱体还配备语音提示、满溢预警功能,确保投放便捷高效。在公共场所,统一规范的四色垃圾桶科学布局,清晰醒目的标识与图文说明,让居民一目了然。此外,升级垃圾转运站,配备压缩、除臭设备,减少二次污染,实现从源头到中转的全链条设施提质。
协同共治“聚合力”,构建长效机制
街道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城管部门牵头抓总,强化日常监管;环保部门严格把控有害垃圾处理;教育部门将垃圾分类纳入课程体系;社区组织居民自治,成立“垃圾分类督导队”。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技术研发与终端处理,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格局。此外,设立考核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及表彰,对落实不力者约谈整改,以奖惩分明的机制推动责任落地。
通讯员: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