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壁垒、技术脱钩、供应链挑战……当下,“逆全球化”是许多中国企业眼前的现实。全球化的格局正在经历变化,过去的增长模式受到冲击,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新的挑战,重塑自己的发展路径?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来看无锡企业的“花式”出海。

技术标准输出,作行业规则“引领者”
日联科技,中国X射线智能检测前沿企业。两个月前,旗下的匈牙利全资子公司在布达佩斯开业,“欧洲人工智能(AI)研发中心”同步揭牌,标志着企业已经完成亚、美、欧三大洲的研发制造网络构建。
匈牙利,欧洲心脏地带,既是欧盟成员国,也是全球制造业枢纽,有着成熟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和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匈牙利不仅提供成熟的产业配套和欧盟市场准入便利,其丰富的技术人才更是研发中心的理想选择。
新成立的“欧洲人工智能(AI)研发中心”,将重点聚焦于工业智能检测领域的技术创新。一方面,针对欧洲汽车电子、新能源等产业的特定需求进行技术适配,将研发成果反哺全球市场,为全球客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联动马来西亚、美国基地构建三大洲技术标准试验场,加速从设备供应商向行业技术规则制定者转型。
可以看到,“技术出海+本地深耕+全球应用”是日联科技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范式。在无锡,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远景科技集团在全球多个国家布局海外研发中心,强化其全球绿色科技企业的技术领导力,持续推动零碳技术的规模化落地;祥生医疗在美国和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与国际顶尖的医疗机构、大学紧密合作,凭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全球化战略布局,构建抵御国际风浪“护城河”......
不难发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是这些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根基所在。以技术创新为锚,通过差异化产品、全球化技术适配及长期战略定力,加速从单一产品输出到技术标准输出的跨越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留下更多“无锡智造”“无锡创造”印记。
多元市场布局,打造全球制造核心枢纽
今年五月,位于柬埔寨西港特区的通用轮胎科技(柬埔寨)有限公司迎来高光时刻,在其半钢硫化车间内,一条千里马品牌轮胎缓缓诞生,标志着这个现代化智能工厂的第1000万条轮胎正式下线。
柬埔寨,拥有丰富的橡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关税红利+免税政策”的双重加持,吸引了包括像通用轮胎科技在内的众多国内轮胎制造商前来投资建厂。如今,轮胎制造业已经取代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成衣业,成为柬埔寨最大的外资直接投资项目。

通用股份,民族轮胎制造企业的领军者,在中国(无锡)、泰国、柬埔寨建设有三大生产基地。其中无锡基地是国内“智改数转网联”的标杆典范,在行业率先实现“黑灯车间”运营,5G智能工厂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制造与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铸就中国轮胎品牌新势力。
同样企业在柬埔寨、泰国设立的生产基地,高端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现代化智能工厂拔地而起,“产能转移+技术输出+资源获取”,让企业在规避贸易壁垒、降低运营成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覆盖东南亚地区的销售网络,以韧性突围构建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
在无锡,像通用股份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凤凰画材,无锡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民营企业之一,应对贸易壁垒在越南、柬埔寨建厂,重塑中国品牌全球化范式,推动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投巨资建设了万吨金镍红土镍矿生产线,与印尼国家镍矿山联盟建设世界一流绿色镍资源园区,与韩国产业链联盟进入欧美市场,在国际贸易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抢得市场先机......

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加速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构建全球制造网络核心枢纽转变的背后,是深厚的制造基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以及技术快速迭代能力加持,品牌塑造与战略协同“破局出海”,成为其灵活应对全球市场变化的“独门秘籍”。
从“跨境出海”到“共赢全球”,无锡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正在书写更多新的叙事,带来更多新的惊喜。
(作者:无锡广电政务全媒 陈霞,编辑: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