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人生重要一环,7月8日,南京市2025年中考招生网上填报志愿正式开启。值此节点,7月7日下午,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副校长刘少青走进由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合推出的“2025乘风破浪任你行·中招专家面对面”直播间,为考生和家长详解2025年招生计划、最新政策和办学亮点。

“科技”冠名,共享南师附中优质资源
作为江苏省第一所以“科技”冠名的公办优秀四星级普通高中,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由南京市教育局、秦淮区人民政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方合作共建,纳入南师附中办学联合体统一管理,共享南师附中多方面优质资源:
一是共享管理资源:南师附中原党委书记葛军博士兼任校长,并先后选派5位领导担任执行校长和副校长,保障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比如现在的执行校长就是南师附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蒋桂林老师,刘少青副校长也是南师附中4年前选派到附中科高工作和学习的。
二是共享文化资源:秦科高与附中文化一脉相承,校训、校风、校徽、校歌、校服等均与南师附中保持一致,有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是共享课程资源:南师附中的学科奥赛、步行者行动、生涯规划、全学科阅读等特色课程均已在该校落地生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发展契机。
学校旨在传承南师附中百年优良办学传统,延续秦淮天下文枢的文化基因,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打造科技教育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招生计划增加!三个层次四种特色班型
2025年的招生计划在去年650人基础上增加到670人。
新学年,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确定不同教学定位,组建“英才班”“栋梁班”“严济慈班”和“东大吴健雄班”三个层次四种特色班型。
“英才班”取意“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每一个科高学子都是可教育的未来英才。“栋梁班”源自习近平总书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的殷切嘱托,锚定时代需求培育担当者。
“严济慈班”和“东大吴健雄班”传承附中校友严济慈院士和著名科学家吴健雄先生的卓越精神,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附中科高学子的目标,正是成为校歌首句的“社会中坚”。两位科学家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科高学子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方向。
“东大吴健雄班”是在“严济慈班”的基础上,依托学校与东南大学的深度合作,由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副院长担任班主任,东大教授与优秀学生定期来校授课交流,整合两校优质资源,深化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

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关注个性化发展
秦科高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共享南师附中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完善校本课程,竞赛课程、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百花齐放。
据刘少青介绍,目前,学校在贯彻面向未来、多学科融合、强化实践与创新的“大科技”教育理念,所有学科都密切关注科技教育,所有活动都围绕科技、突出科技、体现科技、渗透科技,致力于构建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生态,培养科高学子的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学校通过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了包括面向全体的基础普适型课程、面向有一定基础的兴趣潜能型课程和面向科技特长突出的志趣特长型课程在内的三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图谱。多样化的课程为每个学生发现自我潜能、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了契机。
秦科高的科技特色影响越来越广。“学校成为全国科学联盟首批理事单位,获批第二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获得这一殊荣的南京只有6所高中,其中就包括附中和我们科高。”刘少青告诉记者,学校秉持南师附中的优秀传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致力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不论学生是文科突出还是理科见长,在附中科高,都能实现“人人卓越”。
目前,在宁所有“985”“211”及“双一流”高校,均在秦科高挂牌优质生源基地。2025年,该校入选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成为南京市7所高中之一,其中5所是市直属高中;香港理工大学给予学校“2025校长推荐计划”5个名额;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大中衔接、学分互通;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吴健雄班”。
因为办学成果优异,学校在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中连续三年荣获“突出贡献奖”(“突出贡献奖”: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公认的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它是一所高中推进率高、教学质量总体水平走在全市同类学校前列的主要标志)!2024年荣获全部8项大奖,实现了“大满贯”!
师资力量雄厚,学生100%参加过科创活动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学校优秀的师资和精细的管理。刘少青告诉记者:“我校教师队伍由南师附中选派、全国骨干教师选聘、秦淮区公开选拔及全国招聘知名高校硕士毕业生组成。获得过省市级表彰及获奖的占比近80%,特别是党员教师占比60%。办学6年来,有7位教师荣获江苏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语、数、英、生、信息5个教研组获评‘市先进教研组’。就在最近,我们教师发展喜讯连连,有6位老师获评市学科带头人,2位老师获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教师队伍年富力强、敬业爱生,专业精进、业绩突出。无论是课堂,还是自习课,抑或是大课间老师都会陪伴在学生身边。“我们的班主任为学生们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各自的问题作出调整。每天下午的答疑辅导,老师们都会站在教室外帮同学们答疑解惑。根据智学网统计的数据针对性地喊同学出来解决问题。如果同学们有问题,也可以出来和老师交流讨论,或和同学讨论。”刘少青欣喜地分享道。
办学6年来,科高学子的综合素质获得了卓越提升。在各级各类科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全校100%的学生参加过科创活动,有超过500人次在各级科技类、学科类比赛中获奖。其中11人次获全国一等奖,2名学生入选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1人进入“英才计划”;50%以上学生通过科技特长进入“双一流”高校。
首届毕业生毕景云摘得全国科创大赛桂冠,入读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后于国际研讨会发表创新成果,成为“香港高等教育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本科生”。最近三届毕业生,有4位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
报考建议——
秦科高的统招生、特长生面向全市招生;指标生面向秦淮、玄武、建邺、鼓楼、栖霞、雨花台六区。近三年,秦科高的录取市排名分别是8443、8698和9345名。“2025年,因为头部学校的计划扩招,按照平行志愿填报规则,今年我校的预估最低录取位次在11000名左右,当然存在动态调整的情况,请家长与学校保持积极的沟通。”现场,刘少青给考生的志愿填报提了三点建议:
第一,理智清醒,知己知彼。“知己”:客观评估孩子的成绩、兴趣和性格。“知彼”:研究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推进率等。
第二,梯度合理,稳中求进。志愿填报要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策略。对于成绩位次不错的学生,如果你认可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业绩,可以“冲一冲”;对于分数可能“压线”的考生,我们鼓励大胆地填报,指标生和A志愿双填报,同时BC志愿填报,拉开档次,确保录取。
第三,尊重孩子,放眼未来。要兼顾孩子的升学路径(如普通高考、强基计划、海外留学等)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和家长查询到录取情况之后,要保持手机畅通,学校将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学生、家长到校领取录取通知书,同时召开新高一学生、家长大会,并发放暑期相关学习资料。暑期将开展“萌新做科研”、入学素质测试和竞赛选拔及开展军训活动。
如家长有任何疑惑,都可在相关招生QQ群里直接联系招办老师,或者拨打招生办公室电话58087909,58087999,更欢迎到学校来面对面交流。
总策划 张琳
统筹 唐澄 李艳玲
文字 葛灵丹
主持人 宗祺
导播 王昊晨
摄影 王瑞枫
摄像 赵宇 余勤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