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珍贵的档案文献如同一个个时光胶囊,封存着中华民族不容忘却的集体记忆。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苏各级档案馆馆长化身为讲述者,借助AI技术的创新力量,还原尘封在档案卷宗里的鲜活历史场景;以深情的话语,解锁泛黄纸页间镌刻的民族抗争精神密码;让烽火岁月中激荡的勇气与信念,跨越时空与大家对话。此刻,让我们一同开启“档案说”,聆听历史的回响,感悟精神的传承。
笔尖在纸上游走,铿锵的线条“涌”出。他用嶙峋的指节紧紧攥着画笔,仿佛握着一柄刺破黑暗的利刃。他,就是今天要讲述的珍贵档案故事里的主人公——《八年痛心素描》的作者费新我。

费新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家。他一生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不断“新我”的艺术追求著称,先以画成名,后因右手伤病无法运笔,改攻书法,成为以左笔书法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大师。
1937年,“七七”事变的枪声响起,全国进入全面抗战的紧张局势。彼时的费新我或许未曾料到,自己的绘画之路将因战争发生巨大转折。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费新我在上海双林旅外学友会开办的补习学校担任国画老师,为故乡子弟传授绘画技艺。然而,“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上海陷入战火。枪炮声取代了往日的宁静,费新我被迫中断了绘画教学与创作。
为躲避战乱,费新我一家离开上海,先回到老家浙江双林,不料双林也常遭日寇袭扰,遂又搭乘便舟至震泽,最终迁居苏州包衙前敦仁里4号,从此长期定居在苏州。
尽管生活艰苦,费新我心中的正义之火却从未熄灭。
1941年7月,双林民间抗日爱国组织政工队副队长王士龙被捕后惨遭日寇杀害。费新我听闻噩耗,于当年9月从苏州赶赴双林,为烈士绘制《龙兄遗像》,并冒险题下挽词:“生而为英,死而为灵”。这幅饱含深情与敬意的画像,被精心保存了80多年,成为那段悲壮历史的珍贵见证。
在苏州,费新我以画笔为武器,记录逃难途中耳闻目睹的日寇罪行,持续揭露和鞭笞日伪的种种滔天恶行。1944年,他创作了一组《百丑图咏》,并在当时苏州的报纸上连续刊载。白天,他忙于生计;夜晚,他的书斋里总是亮着灯光,一幅幅饱含愤怒与批判的画作在笔下诞生。天一亮,他便亲自将画作送往报社,希望让更多人看清日伪的丑恶嘴脸。
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8月,费新我得知日军投降的消息,心中积压多年的情感翻涌而出。他决定用画笔将抗战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尽情倾诉。同年“九一八”纪念日,《苏州明报》复刊,费新我担任美术编辑。他以漫画形式创作了由近百幅作品汇集而成的《八年痛心素描》,并为每幅作品配文说明,形象生动地揭露了日军的肆意杀戮、疯狂掠夺,以及伪军的趋炎附势、卖国求荣等行径,激励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这组漫画以黑白构图,风格粗犷简洁,在《苏州明报》逐日刊载后广受读者欢迎。
费新我用画笔在抗战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画为史,为后人再现了沦陷期间的苦痛,同梅兰芳蓄须罢演一样,成为文艺界人士参与全民族抗战的代表。他的艺术作品与爱国精神,不仅存于他与家族捐赠给苏州市档案馆的珍贵档案中,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江苏省档案馆 交汇点新闻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