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瓜果飘香,浦口区各处瓜果迎来成熟收获,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在浦口区汤泉街道新金社区墨金田园小浆果基地,85亩黑莓迎来丰收,一颗颗饱满多汁的小黑莓挂满枝头。73岁的赵湖组村民丁伯秀头戴草帽,挎着小果篮,穿梭在整齐排列的植株间,动作娴熟地将成熟的黑莓采摘下来放入篮中,忙个不停。

“最近天气热,我们都是天蒙蒙亮就开始干活了,每年6月底至7月底是黑莓成熟收获期,手脚要快,果子可不等人啊!”丁伯秀告诉记者,她在小浆果基地工作已近3年,夏采摘、春施肥、秋冬修枝,一忙就是一整年。“开白花结青果,果子由黄转红再转黑,就是熟透了,吃起来才酸甜可口、汁水十足。”她说,采一篮黑莓可以拿到10多元,自己每天可以摘15篮,日子越来越好。

2022年,新金社区联合南京墨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桂花组建设黑莓基地,这是浦口区唯一黑莓种植区,种植品种包括宁植四号、双季莓和三冠王等,今年产量50吨左右。
“企业做的是黑莓全产业链,将黑莓加工成黑莓原液、果汁及美妆产品等。”公司总经理薛源说,成熟的黑莓果皮薄、易氧化,对贮存和运输的要求高,因此,企业在基地建成初加工场地,进行黑莓拣选、清洗、贮存等。目前,小浆果基地已带动35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增收17.5万元,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2.5万元的收入。

小浆果基地是新金社区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富民增收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新金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芳介绍,社区为涉农社区,位于老山脚下,居民老龄化现象严重,主要收入来源为苗木种植。近几年,面对苗木市场行情疲软、价格持续低迷、苗农收入锐减的现实,汤泉街道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新金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带动群众探索转型增收路径,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农户参与”的方式,推动苗木产业转型,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携手科研团队、龙头企业、专业团队等合作建成以“一粒米”“一颗枣”“一串果”等为主的“六个一”基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与农民致富。
周芳告诉记者,党支部以合作社为平台,与企业签订协议,引入小浆果和马齿苋项目,实现资源导入,带动农户实现增收。党员干部主动投身于学习种植技术的行列,承担起马齿苋、黑莓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工作,同时发动农户进行苗木产业转型种植。农户积极响应,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能获得用工报酬。
据介绍,新金社区“六个一”基地已建成以“一粒米”为基础的540亩高标准农田;以“一颗枣”为引领的50亩鲜枣基地;以“一株草”为契机,林下种植50亩马齿苋,同时开发烤肠、酥饼、烧麦等深加工产品;以“一串果”为示范,建设85亩黑莓基地;以“一片林”为抓手,建设201亩元宝枫基地;并重点打造“一个核心片区”——赵湖文化艺术村。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还促进了文旅融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截至目前,“六个一”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每年带动千余人次用工。

自2021年起,该社区还与南艺美院以党建共建为纽带,通过采风写生、乡村画展、雕塑展等艺术形式赋能乡村,用“堂屋文化”串联文化展览、村民议事与记忆传承,建成露营基地、手作课堂、茶馆小院,塑造“四季有景、艺彩纷呈”的慢生活。
83岁的老党员马维龙是赵湖组村民,自发在村里当“导游”,还将收藏的红色影集、书籍等展示在自家堂屋供游客翻阅。“村民富了、日子好了、文化生活多样了,如今,我们的乡村也有了独特魅力。”他说。
通讯员: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