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南京城市更新,“更”出新活力

7月5日晚,水木秦淮南艺后街“甜蜜淇妙夜”伴随着“苏超”大屏直播,掀起了高潮。经过一期、二期更新,鼓楼区水木秦淮已全部完工,成为彰显南京繁华水岸的热力坐标。

今年,南京确定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雨花台区和浦口区为城市更新实验区。五区正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编制计划,打造标杆,为城市焕发活力、提升幸福品质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两特六老”,鼓楼区的老城复兴计划

2018年,结合外秦淮河沿岸环境整治,位于石头城路边的水木秦淮一期开始了更新改造。

街区运营单位南京旅游集团旗下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升级改造中,街区改变原有近水不亲水的样貌,打通路、城、河之间的视觉通廊,利用高桥在屋顶形成400多米的空中花园,加上外秦淮河“全省最美健身步道”,形成“前街、顶巷、后沿河路”的慢行系统。

“相比过去的冷清,现在街区非常受欢迎。”市民周先生是街区常客,据他介绍,这里白天可以看展览,晚上灯火璀璨,各类市集、文化表演等特别多。

7月4日起,街区连续3天开启晚间造节活动,邀约市民游客吃冰淇淋看“苏超”,以文商旅融合促城市夜间消费。近期,南艺后街还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2025年城市旅游休闲集聚区创新十佳案例”,昔日“古玩一条街”成了时尚新地标。

鼓楼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城市更新体检“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实践中形成了4种特色更新方式。“康复式”疗法,让红创PARK一期等园区完成自主更新改造;“针灸式”疗法,在回龙桥市民广场完善鼓楼“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缝合式”疗法,让湛江路地块低效商办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化身“金角银边”;“手术式”疗法,对虎踞北路4号5幢、城河村等危房、城中村彻底进行整治。

6月16日,第三届在宁高校大学生社区规划师暑期工作营在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拉开序幕,鼓楼区遴选湖南路至颐和路、上海路等6个点位,交给南大、东大等9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开展暑期调研、课题研究,为城市更新实验区提供高校智慧。6月25日,“这块儿·社区营造师之家”在金银街国际青年艺术街区启用,城市更新有了创新实验。

目前,鼓楼区已梳排出600多个老小区、老厂区、老校区、老商服、老街道、老设施和特色山水、特色历史空间点位,形成“两特六老”城市更新资源体系。今年计划重点推进28个项目,按照“两特六老”分类施策,如城河村、芦席营82号等11个老小区,红创PARK二期等2个老厂区,南京市军人俱乐部等7个老商服项目。鼓楼区将深化政策研究,完善工作机制,全力启动项目,为老城复兴、中心城区再中心化增强活力,注入动力。

“一路四环”,玄武区的文商旅融合之路

暑假来临,长江路上的游人明显增多。来自湖北的游客周女士一家,在参观完“总统府”景区后,被一块“大行宫见”的展牌指引至地下。

“这是黄鹤楼雕塑,这是洪崖洞微缩版,全是长江沿线城市的场景。”周女士说。记者注意到,尽管商业体还没有开放运营,已有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尝鲜。

从老商超的家乐福,到长江十二城主题文化商业体的转变,“大行宫见”将为长江路沿线带来新体验。玄武区文旅集团将载体租赁给深度智谷(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现场负责人于镭告诉记者,高速服务区的顶流——阳澄湖服务区就是他们企业策划的。

此次更新改造,一方面策展独具特色的长江城市文化主题,另一方面地下两层分别辟为旅游大巴停车区和小汽车共享停车场,缓解区域停车难。空间内的博物馆将展示跨越数千年的陶文化,让游人如穿梭在历史长河中。该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招商和装修,即将对外运营。

记者从玄武区建设局了解到,该区已制定近期城市更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一路四环”五大重点片区城市更新,计划通过3—5年时间,把玄武区打造成高品质文商旅融合的城市更新标杆。

“一路四环”主要包括长江路片区和环紫金山片区、环玄武湖片区、环红山森林动物园片区、环东大片区。

目前长江路片区在现有文旅资源基础上,已经把南京老烟厂地块更新为时尚综合体D9街区。钟岚里项目除进行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利用,还在东侧新增精品酒店和商业配套,提高区域旅游服务能力。

“我们还将逐步推动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不断擦亮‘1800米、1800年’的文旅品牌。”玄武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长江路片区将实施全民健身中心等16个更新项目。

近期,“壮观天下”国际街区正式开街,铁北玄武新中心与红山森林动物园片区实现呼应;蓁巷至将军巷即将完工,环东大片区正将优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独特的城市气质。

玄武区将在创新机制的支持下,围绕老旧楼宇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方面,当好主城的城市更新实验区。

有温度的更新,秦淮区的幸福实验样本

自5月28日拿房后,石榴新村的居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曾经新街口边的棚户区,如今各类设施齐全,变成了现代化新小区。

“这个月就装修结束了。”7月7日上午,看着即将“大功告成”的房子,石榴新村1栋居民赵根海内心泛起波澜。过去蜗居在狭窄的巷道中,白天昏暗,下雨屋漏,刮大风都要捂着头出门,就怕头顶掉下瓦片。“新小区配套完善,保安、保洁尽责,住着让人安心。”赵根海表示,年内就能搬新家。

住上好房子,才能奔向好日子。深居老城的秦淮区,集中了数量较大的棚户区、危旧房,城市更新面临历史风貌保护和人居条件改善的双重挑战。

记者从秦淮区城市更新办了解到,2022年以来,该区把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特别是老城区域的重要抓手,强化空间规划对城市更新的引领作用,紧扣历史文化保护和民生改善,深入探索更可持续、更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尤其是石榴新村项目,抓住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的“契合点”,让政府、企业、居民形成“战略共同体”,有效破解“老旧散”片区改造以及不具备征收条件的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难题,受到国务院督查组的肯定。小西湖则入选国家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罗廊巷以西口袋公园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方寸之间”为居民创造了优质生活的新空间。正在实施的二期涵盖新建停车场、人才公寓改造和新建沿街服务设施,配合朝天宫街道八巷更新,激活老街的“向新力”。

秦淮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区共有9个项目被列为省级城市更新试点,15个项目被列为市级城市更新试点。秦淮区将结合居住类、生产类、公共类、综合类的不同项目特色,探索与城市更新相匹配的社区工作模式,不断积累居住类更新方案设计经验,探索城市更新项目和商贸服务业同频发展。

居住类方面,2025年将实施8个居住类城市更新项目,包括推进御河新村城中村改造、持续开展石榴新村B地块更新、续建小松涛巷地块更新项目等。

秦淮区还将持续安排门西数字生活街区、长乐路132号金陵长乐坊等12个生产类项目施工,推进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及周边配套项目二期工程、周处读书台“山水人文苑”等8个综合类项目更新,彰显秦淮特色,焕发老城魅力,不断打造“宜居、韧性、人文、智慧”的城市更新实验区样本。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