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在指尖,“复活”老南京烟火记忆

卖冰棒的箱子、爆米花机器……一组组微型榫卯木作,像是打开了时光之门,让很多人的儿时记忆浮现在眼前。这些老物件都出自一位老南京人之手,近日,央视新闻讲述了他的故事。

陈和生,现为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和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工艺美术大师,玄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的微型榫卯结构木作在各级展示中多次获奖。据了解,他十多年来坚持做出了源于生活的三个系列木作:有农村泥土芳香的黄土地系列,有小巷吆喝声中的老行当系列,还有民以食为天的市井烟火系列木作。加上每件木作背后有记录金陵往事翔实的故事,让人触景生情,从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陈和生自小在南京长大。七十年前斑驳的墙、面包石铺的路、走街串巷的手艺人,那清脆的叮叮声,磨刀人粗犷的吆喝声,打铁人配合有加的铛铛声,敲锣换糖人悠扬的笛声,卖酒酿人敲击竹梆的笃笃声,驾垃圾车骡蹄子的哒哒声……老南京的记忆“活”在生动的往事里。

自小受父亲书画艺术的熏陶,他逐渐养成了自己动手制作器具的习惯。本着对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热爱,他十年磨一剑,追求木作的形,更追求木作的“神”。作品虽小到可置之于掌心或指尖,然榫卯细节却表现充分,小中见大,格调清新,质朴无华,将尘封在街巷中的旧时光生动地保存下来,带给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几番回想。

陈和生南京微型榫卯结构木作展

展览时间:

2025年5月1日-2025年8月1日

展览地点:

南京市文化馆艺空间展厅(长江路 101号)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