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山海虽远 赤心同燃 苏青两校联合开展“行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7月8日-10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寻迹追梦结同心”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跨越山海奔赴西宁,与青海职业技术大学财经商贸学院学生共同开启一场“行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全国红色村”——拦一村,看红色文化照亮乡村振兴新图景。拦一村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该村以慕容古寨为核心载体,是集鲜卑慕容历史文化、酩馏酒非遗技艺和红色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在村支书陈义章的带领下,两校师生依次走进解放军剿匪指挥部旧址、金仓岭红色纪念馆、西路红军慕容楚强博物馆,了解了慕氏家族与西路红军战士慕容楚强的跨民族守护故事和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看到了该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走出乡村振兴路的幸福图景。

在青海湖畔解密隐秘151,遇见翱翔的“山鹰”。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青海湖建立了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该基地距西宁市151公里,被称为“151”基地,当时对外称“国营山鹰机械厂”。一大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在这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山鹰精神”,铸就了我国军工事业发展不朽的历史丰碑。团队一行参观了中国第一代鱼雷试验基地纪念馆,了解中国海军鱼雷发展历史,在昔日神秘的军事禁区旧址感悟不朽的“山鹰精神”。

在高原小镇解秘隐秘“221厂”,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221厂”,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这里,孕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团队一行参观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了解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接受精神的洗礼。

“寻迹追梦结同心”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负责人、供用电技术2301班王晨源同学说,“我们乘坐高铁穿越千里来到青海,看到的风土人情不一样,学习的英雄人物事迹不一样,但红心向党、爱我中华是完全一样的。”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会计2401班王加怡同学说,“我们也想去看看江苏大地的英雄故事,苏青一家亲,共叙家国情”。

据悉,本次活动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打造。此前,两校马院签订了《东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虚拟教研室”。(杨晓慧)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