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核驱动产业腾飞。江苏常州将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主体,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服务,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促进带动作用,着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真金白银”造血,企业创新无忧
日前,常州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创新券配套兑付资金,省、市两级共补贴资金480多万元。其中,武进区(含常州科教城)25家企业共获得补贴资金225.9万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约47%,成为此次政策红利的重要受益者。
江苏省科技创新券是省级财政资金通过补助方式,支持企业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购买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普惠性财政补贴凭证。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最高可享受省科技创新券10万元,原则上不超过企业购买服务实际发生金额的25%。作为联动地区,常州按照与省科技创新券1∶1的比例进行联动,意味着企业实际可享受补助比例达50%。
常州君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券,在研发测试费用方面实际享受了50%的补贴,为其突破医用植入级PEEK材料“卡脖子”技术注入关键动力。“医用植入级材料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压力不小。”君华医疗研发经理朱冠南说,以植入级PEEK材料为例,仅1项生物学测试便需完成13项指标,周期长达6—8个月,测试费用高达30万元—40万元,是“硬支出”。
去年,君华医疗申请省科技创新券。“政策明确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我们的生物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费用都在补贴范围内,一下省了10多万元。”朱冠南介绍。
资金压力的缓解让企业得以更大胆地探索前沿技术。在君华医疗的产品规划中,碳纤维PEEK接骨板、3D打印PEEK细丝等项目正加速推进:前者通过复合碳纤维提升材料强度,后者借助3D打印实现植入物的高度定制化,均瞄准下一代骨科植入物的空白市场。
企业创新成效也持续显现。“依托我们的PEEK材料,客户已获批多张三类医疗器械证,PEEK颅骨修复片、PEEK缝线锚钉等产品已经上市。预计到今年底,将有20多张新证落地。”朱冠南表示。
科技创新券不是“输血”,而是“造血”,通过市场化方式补贴企业研发投入,既能精准识别真正需要支持的创新主体,又能激发企业“以创新换资源”的内生动力。未来,常州还将挖掘更多潜力股,携手跑出创新加速度。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蝶变“创新链”
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发展新引擎,上海迅铂科技有限公司ADC减振器项目日前签约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项目总投资超3亿元。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亿元,将建设研发实验室、ADC减振器装配线、ADC电磁阀装配线及SCU控制器装配线,预计今年三季度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万套ADC减振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填补武高新智电汽车智能底盘产业空白,有力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进程。
自适应减振控制(ADC)作为车身协同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能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路面状况,实时调整车辆的减震系统,确保乘坐的舒适度与操控的稳定性。“目前这个赛道中95%的份额被国外企业牢牢占据,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市场。”迅铂科技创始人刘海珍介绍,公司核心团队深耕智能底盘领域多年,凭借丰富的开发量产经验,成为国内首家全栈自研ADC技术的企业,在电控算法、系统集成、整车调校标定、ADC电磁阀、减振器机械等环节,均具备完整的开发与量产能力。
近年来,常州依托龙头企业理想汽车的强力牵引,集聚了汇川技术、大连豪森、格拉默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圈补链、生态优化。
“贴心服务”保障,“帮代办”按下创新“加速键”
项目落地的速度与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常州科教城以贴心的“帮代办”服务,为企业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近日,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内,常州科教城“帮代办”服务专员正在了解企业总部及研发中试基地的设计情况,并对相关手续办理提出意见建议。企业于2011年落户常州科教城,是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在江苏设立的直属二级单位。
去年,中国机械总院江苏分院根据集团与常州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常州启动建立江苏分院总部基地,考虑到常州科教城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决定将总部基地落户于此。今年初,在常州科教城“帮代办”服务专员的帮助下,企业于4月顺利完成土地竞拍,预计10月具备开工条件。
“有了‘帮代办’专员的服务,我们少跑了很多路,省下不少时间。”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说。
3年前,常州科教城就建立了“帮代办”服务机制,经过不断完善,其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实现了从工商注册、立项备案、施工许可证到竣工验收、消防验收全流程覆盖。服务专员还会对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进,制订推进计划表,确保企业“少走弯路”。
今年初,迪盛微(江苏)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启动,公司计划在半年内完成近4000平方米厂区和办公场地的改造。在此过程中,“帮代办”服务让企业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科教城速度”。
“为了缩短周期,‘帮代办’专员经常下班后辅导我们准备材料,第二天赶在上班前就把材料送到相关部门。相关手续的办理原本需要40多天,我们硬是在25天内拿下。”迪盛微(江苏)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冯彦威感慨道。目前,公司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比计划快了近一个月,预计今年产值达2亿元。
常州科教城投资促进发展有限公司“帮代办”服务专员赵鹏介绍,除了帮助企业推进项目建设,“帮代办”还协助企业办理人才公寓的入住申请,设立了社保、医保窗口“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
今年一季度,常州科教城27个项目签约落地,涵盖新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目前,我们已安排‘帮代办’专员对这些项目及时跟进,确保项目早立项、早报批、早规划、早开工,进一步提高项目投产率。”常州科教城投资促进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元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