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国“数字民生”实践为上合国家实现“智慧生活”提供新方案
7月11日拍摄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互动体验区的医疗AI辅助系统。新华社记者 曾晋 摄

新华社天津7月13日电(记者曾晋、尹思源)从解决日常需求到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再到智能化人文关怀守护银发群体,中国数字经济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民生图景。

“中国的‘数字民生’建设成果为上合组织国家提供了新范本。”这几天,多场上合峰会配套活动在天津举办,中国民生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此次参会是土耳其共和国贸易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司前司长、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穆罕默德·博兹库尔特时隔15年再次来到中国,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教学系统也让他惊讶不已。

穆罕默德·博兹库尔特表示,中国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民生领域,对赋能城市管理有深刻意义。“无论是我所体验到的人工智能系统,还是能够自动清洁房间、整理桌椅、开关门锁的智能机器人,这些数字化工具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可能。”他说。

塔什干东方瑞士有限公司董事长迈赫扎德·迈克尔·科伊告诉记者,中国通过多样的数字技术应用助力民生领域变革,人们能够用更优惠的价格、更便捷的物流购买到优质产品。

“数字民生”惠及民众的背后,映射的是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本次论坛的举办地天津为例,今年一季度,天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

借助这一基础,天津梳理数据资源目录近4万个,制定实施《天津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并在多个试点建设单位累计推出“网约车识别模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评价模型”等30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

“依托数字技术建设的政务服务平台能够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希望这类技术将来也能在我们国家推广。”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新投资政策研究中心经济数字化转型研究室研究员达里亚·阿瓦耶娃对中国数字政务平台的应用赞叹不已。

同样来自白俄罗斯的哈利娜·米罗纳瓦则看到了数字技术在养老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她指着一台共享充电宝对记者说,这些产品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生活,更好地体会到数字生活的便利。

与会嘉宾热议的“数字民生”,在一些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国友人眼中,已是随处可见可感的生活日常。

“移动支付已经可以通过‘刷脸’完成,这些数字化科技产品让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在天津生活多年的委内瑞拉青年吴瑞龙说,“在中国生活久了,已经对这些新变化感到习以为常。”

正如与会嘉宾所言,当全球还在讨论数字经济的宏观图景时,中国已将其转化为街头巷尾可感知的便利服务。这种技术为人服务的“数字民生”实践,正是数字文明时代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方案。

责编:艾陆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