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望您来,“澄”珈立业。7月11日,“霞客杯”中国江阴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武汉城市赛暨2025年“澄珈立业”概念验证大赛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举办。这场以长江为纽带的创新之约,吸引了众多怀揣梦想的创客与科研工作者齐聚一堂,在盛夏时节奏响创新创业的激昂乐章。

长江奔腾不息,见证着武汉与江阴之间深厚的联结。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姜卫平在致辞中表示,武汉大学始终高度重视与地方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互动,优化学科布局,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措施,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本次大赛聚焦“澄珈立业”主旨,由学校输送成果、项目和人才,江阴提供应用场景、产业链及资本支持,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期待更多优秀创业项目在江阴扎根发展、创新创业。
2021年10月,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江阴。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引育16个科技人才项目,引进9名国家级人才。2022年9月,江阴高新区(武汉)创新中心顺利启航,已成功引进企业20余家。珞珈绿碳项目建成全球首条万安级二氧化碳资源化制备储能碳材料示范生产线;永珈光能项目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 26.9%,跻身国际顶尖水平;江阴同相公司的铷原子钟项目顺利投产,推动我国高端原子频标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迈向规模化产业应用阶段……这一组组亮眼成果,成为“共饮一江水,同筑创新梦”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见证。
如今的江阴,正以蓬勃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传统产业在创新驱动下焕发新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未来产业蓄势待发,“345”现代产业集群构建蹄疾步稳。
江阴市科技局局长李奕在致辞中介绍,现在的江阴,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战新产业含苞怒放、未来产业拱土而出,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智改数转网联等行动扎实推进,“345”现代产业集群加速构建。“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全面铺开,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光伏中心等多个高能级科创平台先后落地,深海载人潜水器、海外钻井平台等众多大国重器刻上江阴印记,产业“领头羊”异军突起,创业“独角兽”加速崛起,企业“小巨人”风生水起。期待更多的创业团队选择江阴,在创新领域创造未来。
此次大赛既是人才与项目展示实力的绝佳舞台,更是创新思想碰撞的盛宴。赛场上,既有手握多项专利、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也有初露锋芒、充满朝气的青年创客。
“金箍棒——智能无叶片风力发电机”项目凭借国内首创技术、17项专利,一经亮相便获得评委一致青睐,最终斩获全场最高分。项目路演代表赵文韬介绍,该项目样机将于今年完成,目前正与投融资机构积极对接,为进一步发展寻求机遇。

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梅斌教授主导研发的“球囊—栓塞保护一体化装置”,为缺血性卒中患者带来全新手术治疗方案。现场评委对该项目兴趣浓厚,还主动当起江阴的“城市推荐官”。梅斌教授表示,大赛为武汉、江阴两地科研工作者搭建了沟通桥梁,将加速科研项目互通、实现优势互补。
“霞客杯”中国江阴创新创业大赛自举办以来,影响力已辐射国内外数十所高校院所,落地项目达百余项。本届大赛延续强劲支持力度,对优秀创业领军团队项目给予最高 1000万元资助及200万元贴息,为创新创业提供沃土与保障。

本场比赛中,16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项目9个,得分排名前5的项目成功晋级总决赛。赛前,与会嘉宾与参赛选手一同参观了武汉的科创平台,深入了解当地科技创新成果与发展环境。

比赛期间,项目团队、创投机构与江阴各板块机构开展了深入交流。“澄”望您来,“澄”就未来。江阴国家高新区、霞客湾科学城、临港经济开发区等还开展了科创产业招商推介。
长江潮涌,创新不止。“霞客杯”中国江阴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武汉城市赛的举办,不仅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全新起点,更将为江阴汇聚更多创新资源与优秀人才,助力这座城市在创新创业征程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