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经济解码·何以“苏超”⑩ | “苏超”激发“买买买”,让“足球经济”热辣滚烫

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苏州的“大闸蟹”挂件、常州的“恐龙妹妹”玩偶、连云港的“唐僧师徒”冰箱贴、淮安的“马上进球”挂件……刚刚过去的周末,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休赛,但这颗小小的足球却在江苏持续掀起消费热浪,让足球相关产品迎来销售旺季,不少产品更是上架即售罄。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江苏各地巧妙接住“苏超”踢来的“一记好球”,用一场场球赛赋能文旅产业链、激活一座城。

全域是主场,处处有声浪。赛场上,球员们奋力比拼;看台上,球迷们摇旗呐喊……“苏超”的精彩,远不只是足球赛程90分钟的激烈角逐,在“全时赛场,全域主场”理念引领下,赛场激情持续转化为24小时不间断的消费热潮。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南京、淮安、泰州等地的运动用品专卖店,足球相关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消费者,球衣、球裤、球鞋加足球,不少人更是一次购齐“四件套”。“苏超”激发“买买买”,让“足球经济”热辣滚烫,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一颗小小的足球能点燃多少“经济火花”?从门票秒空到周边爆单,从深夜食堂到商圈流量,从球场新热力到商圈新活力……这不仅是体育的狂欢,也是一条产业链的“破门得分”,更是“赛事经济”新效力的典型场景。据了解,“苏超”带来的消费热潮不仅在线下掀起,而且席卷电商平台。以京东商城为例,“苏超”联赛十三个地级市的球迷服都有销售,定价在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除此之外,与球赛相关的文化衫、队徽贴纸、队徽冰箱贴、球迷帆布袋等都成为热销产品。平台数据显示,“苏超”赛事期间,江苏足球袜、护腿板成交额同比增长近80%,销量排名大幅跃升至全国第三。可以说,从“体育的球”到“经济的球”,“苏超”踢出了一记“体育赋能发展”的“金球”。

“为一场球赴一座城”,“苏超”是一粒创造和促进消费的“金球”。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苏超”第五轮、第六轮每轮比赛都有超18万人现场观赛,带动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6个主场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超过14.63%,远高于同期全省数字。自“苏超”5月10日开赛以来,从“看热闹”到“留下来”,越来越多的全国球迷因为“苏超”来到江苏、了解江苏、爱上江苏,在和“苏超”的双向奔赴中成为文旅消费的受益者、城市文化的传播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超”真正实现了赛事流量转化、文化价值变现和消费能级提升的良性互动。

“苏超”踢出圈,文旅巧“变现”。足球一直在转动,“苏超”的精彩故事仍在不断续写,相信“苏超”在前行路上必将踢出更精彩的“下一球”,更好激发“买买买”,让热辣滚烫“足球经济”活力无限,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与动能!(王玉星)

责编:戴凌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