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德国经济学家呼吁欧洲车企加强对华合作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7月14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年来,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如今看来,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欧盟车企应当加强对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王晓莹

中欧汽车行业优势互补

文章指出,中国的锂电池产业拥有本土优势,并且正在蓬勃发展。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电芯和电池组的创新与持续研发以及规模化发展。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如今,电动汽车的主场在中国。中国同西方汽车制造商、供应商的合作令人振奋。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和保时捷在驾驶性能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梅赛德斯-奔驰定位为豪车品牌,拥有绝佳的设计、材料和驾驶体验。

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正在充分利用中国的电池技术和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宝马新世代概念车通过使用大圆柱电池提升竞争优势,而这正是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供应商携手实现的。

由此可见,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可以同德国知名汽车制造商实现互利合作。

中国鼓励外企拓展其西部市场,促进了互利共赢和包容性增长。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确保该行业的公平与良性竞争至关重要。车企应该在规模与品牌价值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定价符合产品质量并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

两个月前,作者在湖北武汉使用了百度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仿若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在作者看来,这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今,百度Apollo和小马智行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实力。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汽车“大脑”,半导体行业将见证中国和“中国速度”的重要作用。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技术驱动型经济体,在锂电池等行业拥有全球领军企业。尽管英伟达、高通、三星和台积电在某些半导体领域仍保持领先地位,但它们同中国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目前是激光雷达传感器行业的引领者,若没有传感器捕捉数据,芯片也无法发挥作用。

中国正在研发“智能汽车”,在芯片和传感器等配件上精益求精。德国汽车行业若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无疑将实现互利共赢。

文章最后强调,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欧盟应当抓住这一良机,谋求战略自主,最大限度地降低政治风险,同时力求在未来的汽车行业实现共赢。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