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苏常州:从“安居”到“乐居”,白墙黛瓦间破译文明密码

盛夏时节的常州经开区横林镇狄坂村,白墙黛瓦的联排别墅在阳光下整齐排列,房前屋后花木扶疏,处处透着江南水乡的韵味。村内水系纵横,清澈见底,生态果园四季飘香。这个“全国文明村”正以文明为笔,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通过宅基地改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1岁的老党员朱斌福作为土生土长的狄坂人,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华丽蝶变。

2020年起,狄坂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新建328套公寓房和联排别墅。如今,一期先行区已经建成,村民们先后完成装修并入住,48岁的姚海江就是其中之一。姚海江说,老房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虽然也装修过,但仍存在潮湿阴暗、蚊虫滋生的困扰;新房在同一片区,通过抽签分配,面积更大,居住环境彻底改善。

在狄坂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居住空间的变化,更是文明实践的生动演绎。狄坂村自建区筹备委员会主任朱红燕介绍,一期工程建设中,村“两委”班子经常召集村民代表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在大家的建议下,室内楼梯加宽了,侧门位置调整了,这些小细节的优化让新房更合村民心意。”

“二期工程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及勘探,进入施工图绘制阶段。”狄坂村党总支书记朱逸飞介绍,项目涉及200余户村民,将分东、中、西三片有序实施。镇村主要负责统筹协调,从规划到建设全程都由村民参与决策。在一期基础上,村民们提出了更多优化建议,比如调整户型和绿化空间、增设停车位等。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模式,让狄坂村的宅改工作更加科学民主。

“村里的大事小情,村‘两委’都会邀请村民代表一起商量。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村规民约修订,我们都有发言权。”朱斌福说。这种协商机制,与狄坂村“德润万家”的品牌建设深度融合:村头的“家风长廊”镌刻着世代相传的祖训家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道德讲堂”传播着孝善故事,“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激发着村民的向善热情,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狄坂村还采取一系列举措守护家园,如垃圾智能分类让村庄更加整洁,河长制巡护确保河水清澈洁净。如今,村里污水处理率已达100%,河道绿化率、道路绿化率分别达到100%、96%。

村庄越来越美,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村里精心打造“一环四片十八景”农业旅游线路,将智慧农业展示、水乡田园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瓜果采摘等项目串珠成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朱逸飞介绍道。每到樱桃成熟季,红彤彤的果实像小灯笼般挂满枝头,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打响了狄坂村的特色品牌。

文化“活水”同样滋润着狄坂村的每个角落。元宵节的花灯、重阳节的糕点、自编自演的戏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村里的戏剧团尤其活跃,他们在演绎经典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吸引越来越多村民热情参与。

从千年古村到现代文明典范,狄坂村的华丽转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体现,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实践。以全国文明村为新起点,狄坂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续写新篇。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