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的清晨被一封跨越千里的信息点亮。医生王建国和护士张慧同时收到一封来信,一位来自西藏的西北民族大学毕业生饱含深情的字句跃然眼前:“老师,我已完成学业……有能力自己养自己了……感谢您这几年的资助……等以后工作了,就给您寄一点这边的特产……”这封朴素却滚烫的感恩信,不仅让两位白衣天使瞬间眼眶湿润,更揭开了一段由个人善举到医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接力传承整整五年的动人故事。

缘起高原,个人义举点燃希望
时间回溯至2020年,急诊科骨干医生王建国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告别妻儿,远赴西藏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在雪域高原救死扶伤的同时,王建国被当地一些品学兼优、生活却还存在困难的孩子深深触动。医者仁心化作行动,他从本不宽裕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个人默默资助了四名藏族学生,希望用爱心为他们打开另一扇希望之门。
院党委接棒,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一年支援期满,王建国返回医院。当医院党委偶然得知他默默资助藏区学生的事迹后,深受震撼与感动。“不能让这份爱因个人力量的有限而中断!”党委领导班子迅速达成共识,并作出庄严承诺:正式接过王建国同志的“爱心接力棒”,将资助五名藏族学生的责任由急诊科个人承担,上升为医院党委主导的集体公益行动。院党委牵头设立专项助学基金,纳入医院年度公益预算,确保资助稳定、持续、透明,将个人善举升华为组织担当,为远方的梦想保驾护航。

援助的故事并未止步于此。不久后,急诊科护士张慧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私下长期资助一名西藏学生。正当她忧心之际,王建国得知后,主动请缨:“我来接上!”他个人接续了张慧的资助,而党委则作为坚强后盾,持续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医院党委的榜样作用也悄然在院内形成涟漪,鼓励着更多职工关注公益、奉献爱心。
硕果累累,雪域雏鹰展翅反哺
五年时光如雅鲁藏布江水般静静流淌。如今,当年张慧资助、后由王建国接力、始终在医院党委关怀目光下成长的学生——西北民族大学毕业生小卓玛(化名),用一封满载深情的信件向“老师”报喜。信中,他自豪地汇报了成长轨迹:顺利完成学业,积极备考,并获得拉萨多家企业和补习机构的青睐,真正实现了自立自强。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将医院播撒的爱心种子深植于心,并付诸行动:实习期间,他主动选择奔赴偏远山区支教。面对基础薄弱的班级,他倾注心血,用耐心与方法,硬生生将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从全校倒数第一,奋力提升至前三名。“老师。您对我的帮助我一定铭记于心,并保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铿锵的承诺,是对所有资助者,尤其是对医院党委五年如一日坚持的最好回馈。


这场跨越五年的爱心长跑,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更彰显了医院党组织在凝聚人心、引领善行、服务社会中的核心堡垒作用。小卓玛的成长与反哺,正是浦口人民医院公益行动从“输血”到“造血”再到“献血”的完美闭环。医院党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并拓展此类公益项目,持续擦亮这块彰显社会责任与医者仁心的金字招牌,让这束由党员和职工共同点亮、由党委守护传递的“生命灯塔”,照亮远方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
通讯员: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