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重点介绍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有关情况。他提到,自今年1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式施行以来,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据介绍,教育部自2022年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培养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评价重建,强化校企接续培养。截至目前,已建设了3批共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支持高校、企业、国家实验室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郝彤亮专门提到,首届专项试点工程硕士整体实现高质量就业,首届专项试点2100多名工程硕士毕业后,合计留企率71%,就业去向“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此外,教育部组织有关高校联合企业,聚焦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研制工作指南,汇总发布《工程硕博士培养标准汇编(第二卷)》,3年来举办了4期校企导师研修班,培训校企导师2000余人;围绕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作为工程硕博士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校企联合建成300多个工程师技术中心,为工程硕博士在真实环境中开展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记者 张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