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溧水晶桥镇省级传统村落介绍之二 里佳山村:红色沃土开出振兴之花

走进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枫香岭社区里佳山村,穿村而过的蓝渠流水潺潺,开国元勋粟裕故居、新四军第十六旅军工厂、新四军第十六旅被服厂……一处处红色文化浸润着人们的心灵。里佳山村先后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023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展览上,晶桥镇枫香岭社区“里佳山村落空间复兴项目”参展,这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项目首次登上世界建筑展台。

烽火记忆铸就红色丰碑

晶桥镇里佳山村位于246省道东侧,溧水区旅游环线枫石线北侧。西与石山下毗邻,东与红色李巷相连,全村共有4个队组,166余户,484人,党员10名。里佳山村红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1938年4月24日,毛泽东致电项英,“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新四军军部根据电令,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来到里佳山开展抗日活动,并先后在里佳山及周边的毕庄头、小官塘、东庄头等村建立了抗日战争根据地。1938年6月8日,陈毅带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与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在新桥(今溧水区晶桥镇)胜利会师,正式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当年,里山是新桥会师后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部的驻扎地,是新四军苏南首仗——韦岗伏击战的出发地,是新四军苏南主力部队——新四军六师第十六旅的诞生地。

1942年7月,新四军六师第十六旅旅部机关进驻里佳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里佳山成为苏南抗日的重要堡垒。1943年1月份,王必成率领部队从苏中南下,2月5日,与新四军六师第十六旅在里佳山赵氏宗祠召开了会师干部大会,会上,江渭清宣布了新四军军部关于合编办十六旅的命令,王必成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钟国楚任副旅长,抗日民主小学、被服厂、枪械所相继建立,军民齐心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溧水区、晶桥镇和枫香岭社区深入挖掘利用里佳山红色资源,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奋进力量,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先后实施了里佳山村南侧枫石线道路的贯通、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水库移民村庄建设、红色基地改造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原址重建了新四军枪械所、被服厂、粟裕纪念馆、戎马间民宿等。通过打造一批实景互动演出,把新四军的历史、革命故事“活化”呈现,让参观者在沉浸体验中感悟信仰力量,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2022年6月8日,红色里佳山村正式开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闪亮的红色教育名片。

凝聚奋进力量 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密码”

红色资源不仅点燃了精神火炬,更成为撬动发展的“金钥匙”。依托枫锦农地股份合作社,枫香岭社区整合近2000亩农田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借力“戎马间”民宿、枪械所、蓝渠等红色地标,带动村民经营民宿、餐饮、农副产品销售。“游客多了,我的农家乐天天忙!”返乡创业的村民傅爱国笑容满面。如今,里佳山与曹庄、铜山及红色李巷串联成溧水精品红色旅游线,独具魅力的红色元素正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从革命烽火中走来,在时代春风里蝶变。这片承载着铁血荣光的红色沃土,正以农文旅融合之笔,绘就生机盎然的振兴新画卷。(张福敏)

责编:刘丹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