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江苏省聚焦广大消费者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持续创新创优消费服务,促进消费市场的畅通发展和提质扩容。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案”说消费》系列,一方面,以身边真实的消费者维权案例,曝光不法商家消费侵权行为,帮助消费者掌握维权知识、洞察消费购物陷阱,探寻理性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和维权参考;另一方面,透过消费维权案例观察江苏各地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真招实策”,协助相关部门持续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助力全省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案例一:3.8元消费纠纷牵动童心
案情简介
2025年5月,消费者黄先生通过常州12345投诉,称其花费3.8元参加某药店促销活动,商家承诺活动期间可领取3包纸巾和1包小熊软糖。然而黄先生带女儿前往领取时,却被告知小熊软糖缺货,只能兑现纸巾,其女儿因期待落空而失望。尽管金额微小,但黄先生坚持维权,希望借此机会为女儿树立诚信意识和维权意识。

处理过程及结果
常州市消协工作人员接诉后迅速行动,核实黄先生的参与凭证,前往当事药店查看相关活动内容、时限等信息。店员通过系统查询,此次活动时间是4月1日到20日,黄先生前来领取时已超期,黄先生则表示店员并未告知活动期限。通过现场情形判断,店员对活动的掌握情况侧面佐证了黄先生的说辞,且在随后沟通中,店员承认当时没有告知活动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知情权)和第二十条(经营者真实、全面告知义务),商家未履行关键信息告知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药店起初以“活动过期”和“缺货”为由拒绝兑现,仅同意退款,工作人员寓情于理,融法于情,引导店员理解儿童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同时建议药店询问其他分店是否还有库存。
最终,通过门店调货,药店履行承诺,补足了小熊软糖,父女二人满意而归,维权成功,让这场“3.8元的消费纠纷”成为一堂生动的维权教育课。
案例评析
本案例焦点在于经营者未履行告知义务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在促销活动中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关键信息(如活动期限、兑换条件等),否则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即使涉及金额较小,消费者仍有权依法维权,黄先生的坚持不仅维护了自身权益,更通过言传身教,向下一代传递了诚信与法治精神。消协的调解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兼顾了人情关怀,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消费提示
该案例提醒广大商家要诚信经营,售前履行告知义务,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参与商家活动前,务必了解经营者主体和资质、活动内容和规则,保留好相关凭证,敢于为“小权益”发声,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共同守护消费环境与未成年人成长。
案例二:直播间“免费”兑礼成泡影
案情简介
2025年5月,消费者杨女士在抖音平台某酸奶品牌直播间观看带货。直播过程中,主播不断引导互动:“观看直播满10分钟、点赞达1000次就能获得积分,可用来兑换限量酸奶勺、过滤器等礼品!”杨女士连续多日积极参与,累计攒下上千积分。然而,当她准备兑换礼品时,商家却以“仅限白银及以上会员参与”“需提供直播录屏和主播信息”为由拒绝兑现,并表示“升级白银会员需在直播间消费满200元”。杨女士认为商家未提前说明会员门槛,存在误导消费行为,于是向江阴市消保委徐霞客分会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徐霞客分会接到投诉后迅速展开调查。经核实,涉事商家存在以下问题:直播间主播虽口头承诺“无消费兑换礼品”,但未明确告知兑换还需达到特定会员等级;全程以“免费兑换”吸引互动,却对关键限制条件只字不提,致使消费者兑奖时才发现还需提供直播录屏等资料。
经过消保委徐霞客分会两次调解,商家承认直播管理存在疏漏,对带货主播培训不到位。因礼品已无库存,最终商家同意按礼品市场价值,向杨女士补偿等价酸奶产品,并承诺完整公示兑换规则。
案例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本案中,商家将积分兑换与隐性消费门槛挂钩,却未在直播互动前清晰告知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在错误认知下投入大量时间成本。
消费提示

江阴市消保委徐霞客分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免费”噱头,参与直播互动前,务必要求主播或客服在活动页面明确标注活动规则、兑换条件及限制条款,切勿轻信口头承诺;注重证据留存,对直播间公告、弹幕规则、主播话术等页面及时截图或录屏,特别留意“需消费”“满减”等前置条件;保持理性参与。若商家以“刷数据”“涨人气”为由要求长时间互动,需警惕其可能存在虚假宣传、转移成本的行为;及时依法维权,如遇商家拒不兑现承诺,可向平台投诉或向消保委求助,并提供互动记录、规则截图等有效证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