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丨看见许愿池的意义,我们还应看见什么

近日,一则暖心新闻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接到一位年卡用户黄女士的求助电话,其年仅2岁多的女儿被确诊为恶性横纹肌肉瘤,家庭因高额医疗费用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希望退还年卡费用。园方不仅迅速办理退款,还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称赞的举动:保留年卡权益,待孩子康复后可继续使用;集团捐赠5万元现金;更将园区许愿池的12083枚硬币全部捐出,这些硬币承载着游客们的美好心愿,如今化作了帮助小女孩战胜病魔的希望之光。此事件一经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点赞。

图源:网络

“温暖”是网友评论的关键词。“第一次看到许愿池有了实际意义”“许愿池最好的意义是兑现”“太温暖了!对这家动物园点赞”……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做法,无疑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企业的担当。在游客家庭遭遇重大困境时,园方没有局限于冰冷的商业规则,而是选择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文关怀。尤其是打捞捐赠许愿池硬币这一行为,将原本只是抽象的“愿望符号”,具象化为可以真正帮助他人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了善意的汇聚与传递。这是社会正能量的生动体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从不是冰冷的规则集合体,而是由无数“他者关怀”编织的温暖网络。

承载着12083个美好愿望的许愿池,可以托起一个家庭的希望,也可以成为照亮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的灯塔。每一枚投入许愿池的硬币,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社会进步的期待。在感受温暖之余,我们还需要清楚地看见,偶然的一次捐赠,温暖的可能只是一个人,而通过规范化、可持续的机制设计,让每一份爱心能够细水长流,则可能温暖更多人。这既需要企业的创新探索,更依赖政府、社会组织的协同共建,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企业像这家动物园一样,将商业责任转化为人文关怀,让社会的温暖从“感动瞬间”沉淀为“日常底色”。

愿那个年仅2岁的女孩早日康复,重新在动物园的许愿池边投下属于自己的硬币;更愿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在社会的温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曾雪琦)

责编:孔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