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15日上午,南京江心洲滨江水域,江风徐徐、波光粼粼,突然几个黑黝黝的圆脑袋露出江面,是江豚!它们或逐浪嬉戏,或两两成队,你追我赶,比赛似的玩起了“冲浪秀”。
“能拍到几头江豚几乎同时跃出江面,很惊喜!”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监测员武家敏端着长焦相机,咔咔咔一顿拍。他说,一次拍到20多头江豚,今年还是第一次,“好像它们也要组队踢‘苏超’!”

武家敏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已经连续近20年跟拍江豚。从最初只能捕捉到一些残影,到现在电脑里有几十个T的江豚照片和视频,不少江豚他都能通过镜头“认出来”,他笑着感慨:“如今江豚越来越多,想见随时可以。”
武家敏已记不清自己看到过多少次江豚了,但2007年第一次拍摄到江豚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很意外,就是在长江大桥下面拍到的。”他将拍摄到的照片投稿给报社后,媒体纷纷跟进,并且报道称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此开始关注长江江豚,学习相关的知识。
因为长期关注和拍摄江豚, 2015年他和其他五位关注长江江豚的朋友共同发起成立了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为长江江豚的保护、立法不懈努力。如今,注册志愿者已经有5000人左右,他们中间有摄影“大拿”、高校师生、媒体从业者、江豚研究者等,随着队伍的壮大,镜头里的江豚画面也越来越丰富。

南京是全国长江干流中唯一能在亲水平台近距离稳定观赏到长江江豚的大城市,最佳江豚观赏地非下关滨江风光带莫属。“这里,是南京人和长江江豚‘做邻居’的地方。”武家敏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江边“打卡”,有时候还带着爱人和小孙子一起来“追豚”,距离江豚最近的一次只有两三米。“去年,我一直追踪一对母子豚,小豚靠着妈妈游来游去,偶尔摇头晃脑不断跃起,简直太可爱了!”。
在武家敏看来,越来越多的人看江豚、拍江豚,参与到江豚的保护行动中。而这些,都得益于南京保护长江的决心和一项项具体举措。江边上的江豚保护宣传广告,慕名而来的“追豚者”,活泼可爱的江豚主题文创……江豚正在成为南京的城市物种名片。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南京能看到的江豚,已达65头之多,它们成为南京滨江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武家敏表示,他不仅要持续地关注江豚,也一定会和大家一起为保护长江再添一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孔婧/文 邓宇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