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 > 正文
人民日报聚焦长城汽车发展实践,自主创新锻造民族品牌硬核实力

近日,人民日报聚焦长城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实践,透过其在河北保定徐水智慧工厂的智能化转型与技术攻坚历程,展现民族汽车品牌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从车间里精准作业的机械臂到覆盖全球市场的技术实力,长城汽车用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产业链韧性,书写着"把关键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的生动答卷。

走进长城汽车的生产基地,智能化场景无处不在。总装车间内,机械臂按节奏完成焊接、涂胶等工序,智能运输小车沿轨道穿梭配送零件,甚至能为厂区马拉松选手打出"加油"字幕。这种充满活力的生产图景,背后是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执着——2024年研发投入达104亿元,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2.3万人的工程师团队扎根各个技术领域,平均每4名员工中就有1名工程师。

技术攻坚的决心,在环境风洞实验室体现得尤为明显。密闭舱内,测试车正经受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考验,每小时250千米的模拟风速夹杂着人工降雨,35个子系统协同运作,精准记录车辆在全球复杂气候下的性能数据。这个投入近100亿元建成的试验中心,具备2000余项新能源、热管理等领域的试验能力,成为产品迈向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是长城汽车另一张"王牌"。从依赖外部采购关键部件的小厂,到推动零部件公司独立参与市场竞争,这条转型之路曾充满阵痛。如今,独立后的零部件企业不仅站稳脚跟,更进入宝马等国际企业供应链,构建起"相互辅助、资源循环"的完整生态。这种韧性,让企业在2024年实现2021.95亿元营收,今年上半年销量近57万辆,保持稳步增长。

正如长城汽车在发展中所践行的,民族品牌的成长没有捷径。人民日报在关注中指出,从发动机、变速器到智能驾驶系统的自主突破,从供应链的协同优化到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升,长城汽车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唯有扎根技术创新、锻造产业链韧性,才能让民族品牌在全球竞争中站得稳、走得远。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路径,更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