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十年铸“睛”——西宁爱尔眼科扎根高原守护30万双眼睛的光明答卷

海拔2261米的西宁,紫外线强度超平原3倍。在这里,白内障、翼状胬肉发病率常年高居全国前列。10年前,一家民营专科医院的选择是——以其专业的医疗技术、持续的公益投入和前瞻性的区域发展规划,提升青海眼健康服务的整体水平,为高原人民守护光明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地方眼健康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要求全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3500以上,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不断提高,给医院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十年成长,铸就高原眼科新地标

回首 2015 年,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初建之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医疗资源匮乏,专业医生缺乏,当地群众对其认知度较低,门诊量寥寥无几。然而,医院的开拓者们并未退缩。从引进以杨玲为代表的省内眼科专家加盟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小儿斜视手术,邀请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专家来青海西宁带教屈光近视手术,引进古巴眼科专家开展眼底手术,带教手术医生,逐步组建起自己的专业医疗团队,发展到现在拥有12名主任医师、20名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3名,在读2名的骄人成绩。从原来简陋的设施到如今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从单一的业务到涵盖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屈光、视光、斜视与小儿眼科等多个亚专科的全面发展,这十年,是一部拼搏与奋进的创业史。

“我们刚来时,病人很少,有时一天门诊量只有十几个,甚至一个都没有。但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做,就一定可以被认可”。一位退休后加入爱尔眼科的李巧玲回忆道。为了提升医院知名度,医生们主动走进社区、州县,开展科普宣讲,为群众免费检查眼睛。正是这样脚踏实地的努力,让爱尔眼科逐渐被青海人民所熟知和信赖。

如今,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已发展成为一城两院的规模,门诊量、手术量逐年攀升。2017-2018年,患者多到病房住不下,始终处于预约状态,这是医院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手术种类不断丰富,技术水平日益精湛,不仅能开展常规眼科手术,在复杂眼病诊疗上也取得显著突破,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

人才培养,打造专业过硬医疗团队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西宁爱尔眼科医院积极争取青海省委人才办、青海省人社厅确定西宁爱尔眼科医院成为“青海省眼科专家服务基地”,邀请10余名国内顶尖眼科专家,由青海省委人才办、青海省人社厅特聘为专家,举办“青海省眼科高峰论坛”“高海拔地区屈光手术新进展学习班”等学术活动12场,覆盖全省千余名医生。专家开展巡诊、查房、手术示教50余次,诊疗眼科疑难病患者360例,手术直播4场,观看人数3万余人,基层医生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西宁爱尔眼科医院致力于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睛英人才计划,搭建“青海眼科手术技能培训中心”“动物眼实验室”,创新“师带徒”模式,举办隆重的拜师仪式。8名专家与20余名青年医生结对,经过专家的精心培养,10名年轻医生已独立开展手术。“青海眼科手术技能培训中心”“动物眼实验室”开放50余次,培训基层医生600余名。同时选派本院医生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

优才计划、睛英人才计划让祁成春这样的年轻验光师从 “配镜师” 成长为团队骨干。这种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 “把病人当亲人” 的医者仁心的延续,让爱尔的团队像高原的格桑花一样,抱团成长,生生不息。

杨丹至今记得 2018 年接手人资工作时的场景:30 岁的她带着团队疏通堵塞的下水道,看着有证医生从 9 人增至 80 人;张春香带领护士们徒手清理病房马桶,如今已成长为护理部主任;赵乾从社区筛查员做起,一个人支起帐篷为老人检查,现在带领 6 人团队守护全省青少年视力。这些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勾勒出医院最动人的底色。

除了技术培训,医院还注重医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交一个朋友,这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念。” 爱尔眼科青藏片区总院长杨玲说道。在日常工作中,医生们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赞誉。

公益先行,传递眼健康的温暖力量

“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这是爱尔眼科的使命,也是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十年来坚守的信念。在提升医疗技术的同时,医院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努力将眼健康的福祉传递给更多人。建院初期医院与青海省慈善总会持续开展“慈善光明行”活动,每年救助近千名贫困患者与残疾儿童;与青海省侨联开展“侨爱心光明行”大型公益活动,为青海近600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手术。作为健康中国、扶贫战略实践,西宁爱尔眼科医院积极投身青海省健康扶贫工作,每年救助白内障、翼状胬肉患者2000余名,以实际行动推进公益事业。2021年,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共同实施“高原白内障复明工程公益项目”。西宁爱尔眼科医院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开展“关爱三江源地区群众健康行动—眼健康行”项目,近4年来,通过项目实施,共实施救助患者4525例,救助金额:4262722.13元,医院共减免患者1537215.38元。

在偏远的青南藏区,医疗资源匮乏,眼病患者众多。医院定期组织医疗团队深入各市州县区,为当地群众开展免费筛查和手术救助治疗。“我们提前准备好设备、耗材和药品,克服重重困难,就是为了让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 参与涉藏地区医疗服务的医生说道。

十年间,从“慈善光明行”到“高原白内障复明工程公益项目”,再到 “你是我的眼” 角膜症救助项目,从青少年近视防控到社区眼健康科普,医院的公益脚步遍布青海的每一个角落。青少年近视防控云档案覆盖 25 万学生。更难得的是,这份公益不是单向付出 ——四川阿坝的患者连续五年跨越千里来复查,藏区群众献上的哈达,这些信任与感恩,让公益成为医患之间最温暖的纽带。

患者心声,见证医院十年温暖守护

十年间,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帮助了无数眼病患者重获光明,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认可和信任,是医院十年发展最好的见证。

十年间化为跨越山海的行动。从藏区草原到三江源畔,爱尔的医疗团队带着设备和药品,深入涉藏地区开展筛查,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在果洛州达日县,聋哑老人加保术后重见光明时的热泪;在大通景阳镇,老奶奶术后第一次看清孙辈笑脸的欣喜;在西宁市,热爱作画的画家术后重拾最爱的画笔......

这些患者的故事,只是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十年服务患者的缩影。从最初的疑惑和不信任,到如今的认可和信赖,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爱尔眼科,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先进的技术,更是因为这里有温暖的服务和医者仁心。

同心同行,共谱未来新篇章

站在十年节点回望,西宁爱尔眼科医院成长为“二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是青海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导中心,是西宁市眼科科普基地,更是连接国内外优质资源的桥梁—— 通过专家服务基地引进 23 名顶尖专家,举办中古眼病高峰论坛架起国际交流之桥。即将搬迁的新院区将以 8000 平方米的全新空间,承载起更高远的使命。

十年,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展望未来,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将继续秉承 “关爱眼睛,守护光明” 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力度,持续推进公益事业。当医疗资源跨越海拔落差,当技术温度消融地域隔阂,雪域高原上的每一句“瓜真切”,都在回应国家眼健康规划的初心——让光明成为基本人权,而非地理彩票。

责编:徐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