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公司新闻 > 正文
AI机械臂“手搓”皮影戏 校企联手破局“断线重连”

新华日报财经讯 3D打印、机械臂、AI算法、皮影戏,当这些因素联系在一起,会呈现什么样的景象?7月21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与中汽创智联合推进的“断线重连”项目正式落地。一个由3D打印“手搓”出来的机械臂,在由AI算法制作的虚拟场景里,实现了皮影戏的数字化。

作为南京艺术学院虚拟现实专业的研究生陈海云和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吴海莹、杨一凡、干雨暄发起了这个项目。“当前,传统皮影戏面临传承人断层、受众流失、影响力受限等困境。我们发起这个项目,初衷借用数字化突破困境。”陈海云说。

这一项目,得到了中汽创智有限公司的支持。该公司工程师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了实验机械臂,通过动捕算法进行实验,确认该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推进性。

此项目中使用的机械臂也是定制款。“机器臂关节设计以人体结构为参考,可达3000档细分控制,能完成人力难以企及的稳定动作,再结合动作模块化、复用及数据化,机械臂可将固定动作编程固化,后续调用无需重复排演,将大幅压缩创作排演周期。”中汽创智工程师李炳城说。

在实验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示教机械臂、动捕设备等记录皮影艺人的一些关键动作轨迹,通过机器学习更细腻地复现皮影戏的“捻、转、抖”等独门技法,然后将这些动作数据优化后应用到机械臂编程中。

场景如何实现?该公司技术团队想到了虚拟现实。团队依托现代数字技术构建立体拍摄空间,利用AI虚拟制片的实时渲染技术,在有限影棚中营造无限场景。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利用机器人视觉技术,让机械臂能够根据虚拟场景中的动态元素如飘动云朵位置,实时微调皮影位置与动作,实现真正的虚实互动。

在AI算法支持下,数字动捕技术替代“一对一手把手教学”,降低了传承门槛。同时,表演动作的模块化与数据化,允许动作复用,有效压缩创智排演周期,提升传承效率。

“接下来,我们希望与皮影戏艺人一起共创,通过团队打磨,优化机械臂皮影戏表演的精度与场景的适配性,实现机械臂的实景表演。”陈海云表示,创作者的精力可更多集中于剧情、场景和内容设计,希望建立技艺传承人唱腔、乐器等数据库,实现丰富的情感表达,进一步打动观众。

目前南艺学生团队正与中汽创智有限公司沟通,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机械臂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实现非遗传承与技术创新的融合。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 实习生 卫晨 袁铭泽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