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摹南京的盛夏?坊间戏言生动:梅雨初至潮闷,继而化作蒸屉里的食物,湿热难当;及至三伏,俨然成了铁板上滋滋作响的烤肉。当知了都嘶喊着“热哇!热哇!”时,不如遁入六朝博物馆,觅一方清凉,偷得浮生半日闲。

雨暑建康
六朝时南方潮湿多雨,雨季极易发生“涂潦”(沟渠盈溢、道路泥泞)。为应对霪雨与内涝,六朝人在城建中展现了非凡智慧。馆中可见南朝大型排水设施遗迹:两侧壁以大砖砌筑,底部木板呈阶梯状铺垫,巧妙减缓水流。正是这些深埋在建康城地下的“城市动脉”,将雨水迅速导引至连通秦淮河的运渎青溪。

排水设施保障了雨季的城市运转,而日常雨中的步履从容,则离不开展柜中静静陈列的木屐。这南方潮湿气候的产物,尤以谢灵运所创“谢公屐”闻名——“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匠心独运,便于登山防滑。今人雨中脚踏洞洞鞋行过长江路,踢踏作响间,竟与千年前的古意奇妙共鸣。



热浪席卷全城时,士族们驾牛车遁入郊野山林。彼时牛车以其舒缓沉稳、颠簸小于马车而备受青睐。盛夏时节,缓缓移动的牛车俨然一座移动凉棚:车厢内铺设清凉竹席,安置内盛冰镇荔枝青梅的精巧冰鉴,佐以青瓷扁壶中的冷饮甘醴——酥酪、葡萄浆,惬意非凡。


暑热之下,食物保存不易,水井成了不可或缺的清凉之源。陶井圈层层相叠,筑起稳固井壁;井栏围护,井底铺板澄滤泥沙。将瓜果菜蔬盛于竹篮,吊入陶井之中,不需多时,提上来的便是浸润得恰到好处的冰镇美味,一口下去,燥热顿消。




夏暑娱兴
消暑之道,不仅在行旅娱兴,亦藏于日常栖居的细微处。当暴雨如注或烈日当空,屋檐便是最直接的庇护;而构成这方寸便利的功臣之一,便是瓦当。庄严兽面、清雅莲花、含笑人面······试想六朝建康的某个盛夏午后,你在廊下倚靠,因它们的守护而得一片干爽阴凉。



亦不妨想象,你化身六朝人,或着纱衫裲裆,或袒胸露怀:手中水瓶权作青瓷耳杯,清水饮料视若佐以薄荷的青梅冰酿。酷热难当时,闭目凝神,亦可神游林泉。

移步馆内,静观江宁上坊孙吴墓出土的青瓷伎乐俑,笙箫的悠扬、琴筝的婉转、鼓罄的铿锵,仿佛正袅袅穿越时空。用想象聆听这悠扬古乐,足以平息心中燥热,觅得一片澄明清凉之境。


真正的清凉,岂止于空调冷气?更在于将千年的历史风华,化作当下生活意趣的通透心境。能读懂六朝烟雨、体悟古人智慧者,自会在难耐的梅雨与酷暑中,看见江南别样的生机与诗意。

暑期限定·沁凉雅趣:
①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乐享优惠:市民观众在观演(观赛)当日及前、后一周内,凭观演(观赛)票据在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收费场馆(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线下售票窗口购票,可享受九折优惠。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为免费场馆。
②六朝博物馆文创商店“人面纹瓦当”雪糕清凉上架!一口咬下,品味源自六朝的千年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