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一周热点 > 正文
透过资本市场看江苏经济这半年③|上半年江苏私募融资数量全国居首,两大“硬科技”赛道占比过半

编者按: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活力的重要标志。截至今年6月30日,江苏境内上市公司708家,其中,上交所主板217家、科创板114家,深交所主板127家(含纯B股1家)、创业板210家、北交所49家。6月当月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家,2025年度新增12家。面对着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江苏上市公司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奔着“向新向好”不断开疆拓土。新华日报即日起推出“向新向好,透过资本市场看江苏经济这半年”系列报道,通过“扫描”分析上市公司报表、公告、动态等具体内容,展现苏企上市公司有力应对冲击和挑战、勇挑大梁的积极作为。

今年上半年,一级市场回暖春风吹拂全国,创投市场“募投退”三端数据全面回升。据新华日报财经《江苏创投这一周》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江苏已披露私募投融资事件530多起,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活跃数据的背后,不仅是创投资本对江苏“硬科技”赛道的坚定选择,也是对“投早投小”的理性回归。

钱往哪里去?两大赛道最受青睐

从资本投入的具体方向来看,先进制造与医疗健康两大赛道表现尤为突出,共发生270起投融资事件,在全省总融资事件中占比50.8%,撑起了江苏私募融资市场“半壁江山”。

先进制造产业赛道中,4月15日,九识智能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交割,至此其B轮融资总额近3亿美元,创下近两年来自动驾驶领域单轮融资规模之最。投资方不乏鼎晖百孚、蓝湖资本、亚投资本、锡创投、永鑫方舟等知名创投资本。

“九识智能的L4技术不仅在公开道路上实现了商业化落地,还通过‘交钥匙售车’模式实现了正毛利运营,我们看中的正是这一点。”投资方之一亚投资本合伙人张建宏的话道出了投资的关键原因。

目前,九识智能的无人车已经覆盖国内超过200个城市,覆盖快递物流、果蔬配送、医药冷链等场景。公司还获得了新加坡首张无人物流车牌照,并与阿联酋国家邮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车轮上的“江苏智造”正加速驶向海外。

医疗健康产业赛道同样有不俗表现,南京江北新区的诺令生物于4月完成了数亿元的C轮融资,由鼎信资本领投,扬州国金集团、中山金控等多家机构跟投。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吸入一氧化氮(NO)疗法被业界誉为“救命气”,能在几分钟内快速改善患者氧合指数,降低肺循环阻力,挽救生命。但同时,一氧化氮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生产、运输、储存一直是行业难题。

诺令生物自主研发的便携式NO吸入治疗仪,采用电化学催化法,通过电解无机盐直接生成高纯度一氧化氮气体。设备体积轻巧,可无缝衔接医院急救、转运等环节。据诺令生物创始人毛雯博士介绍,公司的产品目前已覆盖国内外数百家医院,累计救治患者超万人。

轮次怎么选?“投早投小”成主流

一级市场回暖过程中,资本投资策略更趋理性。数据显示,上半年早期阶段(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投资占全省总投资事件数近六成,“投早投小”成为主流趋势。

无锡企业研微半导体的发展轨迹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这家2022年成立的企业如今已完成4轮融资,累计近10亿元。2023年2月,尚贤湖投资率先出资天使轮,帮助仅4位海归创始人的团队完成产品原型,还协调湖杉资本引荐项目落地无锡经开区,解决了“第一笔钱+第一间厂房”的难题。

此后,尚贤湖母基金合作子基金春华资本领投A轮首批数亿元;毅达、临芯、欣柯等老股东连续追加,让公司短时间内完成了首台300mm金属原子层沉积设备的交付。“如今,我们已实现逻辑、存储、先进封装等三个半导体细分赛道的全面覆盖。”研微半导体CEO林兴说。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A+、A++等“+轮”投资在江苏市场愈发普遍。炯熠电子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榕资本、鑫诚资本等,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EMB(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小批量试产的企业;众钠能源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金额创全球钠电赛道新高,资金投向技术研发、产能布局等。这种同一轮次内追加融资为企业“续航”的模式,是“投早投小”的延伸,也是创投资本对早期项目的精细化培育。

“小步快跑”的多轮次、小规模融资既能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也让投资方更精准把控风险。”启明创投相关负责人说。总体来看,对被投企业而言,同轮次“+”模式可凭借更充足资金储备提升抗风险能力,引入更多资源加速整合;对投资方来说,“分段输血”能分散风险,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的损失。

沃土如何育?母基金添“强引擎”

江苏创投市场的蓬勃发展,母基金堪称强劲“引擎”。自2024年6月启动,总规模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仅耗时一年,便组建41只专项基金,总规模突破1069亿元,成功实现对全省13个设区市的全面覆盖。

摊开江苏上半年“产业基金”的版图,会发现几乎每座城市都在用“一只母基金+若干子基金”的组合拳,围绕自己的“王牌产业”打出差异化招式,节奏快、密度高、金额大,呈现出“集群作战”的新图景。

具体来看,各地招式各具特色。南京一口气端出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未来产业天使、紫金山未来网络天使4只专项基金,与省级母基金协同运作,数量规模均在全省独占鳌头;苏州“三箭齐发”同样成效显著,高端装备60亿元、生物医药6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15亿元基金相继落地注册;“新能源之都”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达50亿元,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光伏技术等领域;泰州则依托全国最大医药高新区,新设10亿元大健康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深耕生物制药、特医食品、创新医疗器械等医药健康赛道。

一系列高效运作的背后,制度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保障。今年7月修订的《战新母基金管理办法》实现多项突破,鼓励与央企、社保基金等深化合作,拓宽产业专项基金申报主体范围,并支持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试点设立设区市专项母基金,为母基金的高效运转开辟新路。

截至目前,战新母基金体系已投资项目86个,在硬科技赛道播下了一批潜力种子。随着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的启动,聚合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有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专业机构聚焦江苏、扎根江苏。

记者手记:

投早务实,创赢未来

江苏创投市场上半年的这份成绩单,切切实实演绎着产业与资本的“理性共舞”。亮眼数据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江苏创投生态独有的“硬核”底色。

“第一笔钱+第一间厂房”的起步扶持、“Pre-A+轮”“A++轮”的精细化培育,“投早投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创投资本的务实行动。资本,竞相追逐的是解决行业痛点的真技术,是能穿越周期的硬实力。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等这些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赛道上,江苏创业者们也在用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回应着资本的期待。

最好的创投土壤,从来都由产业的厚度与资本的温度共同培育。在江苏,我们正见证一个日益健康的创投生态。当创投资本开始计算“十年后的技术突破”而非“明年能赚多少回报”时,就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裁判员”,而是支撑产业攀高升级的“脚手架”。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