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西藏农牧民共享文旅发展红利

盛夏西藏,碧空如洗,游人如织。在海拔4700多米的纳木错湖畔,26岁的藏族小伙斯加正引导游客骑上牦牛拍照留念。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斯加是拉萨市当雄县纳木湖村村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就业,现在月收入9000多元。“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人,又能为家乡发展出力。”斯加高兴地说。

在纳木错景区里,像斯加这样的本地员工还有很多。当地政府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帮助他们成为纳木错本地“代言人”。

7月16日拍摄的纳木错扎西岛景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通过旅游业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农牧民越来越多。

“我们85%以上的员工都是本地群众,包括生态护林员、讲解员、驾驶员等。”拉萨纳木错景区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泉说,今年通过旅游服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约2000万元。

相关数据显示,2014至2024年间纳木错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1万人次。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年来,纳木错扎西岛景区升级了环保公厕、电动观光车等设施,还建立了生态监测站,实时监测湖水水质、植被变化。

河北沧州游客李小超2008年第一次来西藏旅游,今年和女儿再次进藏,两人穿戴颜色鲜艳的服饰,在纳木错湖畔拍摄短视频,记录精彩片段。“感觉这十几年西藏变化很大,现在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旅游服务也更专业。”李小超说。

在那曲市比如县,静谧的萨普雪山也成为游客“打卡点”。湖边的草地上,一顶顶藏式帐篷格外醒目。游客们一边欣赏雪山湖景,一边观看当地艺术团的非遗舞蹈表演。来自辽宁的自驾游客王黎明说,这里的风光绝美,值得一来。

西藏那曲市比如县艺术团的演员在萨普雪山景区为游客表演(7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萨普雪山景区负责人旦增达杰是土生土长的比如县人,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当讲解员。“把家乡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很有成就感。”旦增达杰说。

7月19日拍摄的萨普雪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近年来,西藏旅游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品牌打造等举措,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5年1至6月,西藏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12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其中入境游客19.64万人次,同比增长31.2%,接待国内游客3108.84万人次,同比增长11.57%;文化产业产值超77.24亿元,同比增长21.2%,各类文化活动超5.3万场次。

从纳木错到萨普雪山,从布达拉宫到大昭寺,西藏凭借壮美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底蕴吸引世界游客纷至沓来。西藏旅游热也让越来越多农牧民参与其中,展示西藏优秀文化和好客热情,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共享发展红利。(记者黄耀漫、夏晓)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