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TED > 正文
江河湖海青蓝行|如何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保障水源地可持续发展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重要部署。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方向和实践要求,在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近年来,江苏常州溧阳市运用科学手段精准测算天目湖生态容量,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动态平衡,以绿生金、以金护绿,实现“两山”理论生动实践,推动水源保护与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水之问】如何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容量测算监测体系?

【关键词】氮磷削减;退耕还林

【大咖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站长 李恒鹏:天目湖治理的核心在于解决土地开发对水质的深层影响。为实现二类水质目标,研究团队建立了土地利用环境效应评估体系,明确划定土地开发上限与生态保护空间。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土地类型(如农田、茶园)的单位面积氮磷排放量及经河流输送降解后的最终入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严格规定:沿湖三级线内禁止开发,全流域土地开发比例需控制在26%-35%之间(含农田、建设用地等所有环境压力源),确保生态用地总量。为落实管控,同时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退耕还林、建设生态缓冲带等措施显著提升沿湖湿地拦截能力。治理成效直观体现在沙河、大溪水库的对比,实现氮磷削减与水生态品质双改善。这一实践证明,将水质目标反推至土地管控,通过立法约束与技术创新协同,是保障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