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与晶桥镇党委签署“文润芝山 共绘振兴”结对共建协议,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与溧水区团委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三方合作将深度融合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共同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双方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学生代表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晶桥镇党委副书记薛晨海对南京师范大学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晶桥镇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市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成果,强调了校地合作的重要作用。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详细介绍了该村依托党支部领办综合社,打造富硒生态健康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成功实践。芝山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是江苏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十佳案例,并荣获2024年全国最美村镇和美共富成就奖,为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产业与文化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杨鸿飞则介绍了文学院深厚的学科底蕴、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在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方面的显著成果。他表示,学院长期致力于将学术研究扎根乡土,在红色文化挖掘、乡村文化传播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乐怡婷与晶桥镇党委副书记薛晨海代表双方签署《社会实践结对共建协议》。溧水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晶桥镇党委书记胡有亮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田军共同为“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刘立为与溧水团区委书记胡靖代表双方签署《结对共建协议》。


溧水团区委书记胡靖期待借助南京师范大学的人才智力优势,在乡村振兴调研、文化传承创新、青年志愿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让高校智慧融入溧水发展,让基层实践成为青年成长的“练兵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田军表示,学院将发挥人文社科优势,以“资源共享、共建互学、注重实效”为原则,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组织师生深入芝山村,围绕红色文化研究、乡村文化振兴、乡土文学创作等方向开展社会实践和项目合作,以文化之力赋能晶桥高质量发展。
溧水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晶桥镇党委书记胡有亮表示,晶桥镇将提供最优环境和服务,支持共建项目落地。他鼓励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深入基层,体验农耕文化,了解乡村变迁,参与红色资源挖掘与文化振兴工作,培养社会责任感。晶桥镇将全力保障,提供实践基地与资源,促进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双向赋能”。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代表王子菁以“文润芝山 共绘振兴”为主题,汇报了社会实践的初步成果与未来规划,展示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子通过文化传承、教育帮扶、产学研融合三大路径服务基层、贡献智慧的责任担当。

本次合作将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专业优势和芝山村的资源特色,通过文化传承、教育帮扶、产学研融合三大核心路径,助力芝山村实现“文化兴村、教育强村、产业富村”的目标。未来,双方将以实践基地为重要依托,持续深化合作,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实践中焕发生机,让乡村产业在文化赋能中提质升级,共同书写校地协同、共谋发展的崭新篇章。(张福敏 王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