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崔鹏程介绍,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去年同期持平。(光明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就业市场要稳,企业是“主引擎”。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人社部始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用“真金白银”的减负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今年上半年,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超900亿元,相当于每天为企业“省下”5亿元;向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2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13亿元……政策“红包”精准投放,政府与企业“同舟共济”,人社部通过“减负”换取“稳岗”,让企业稳岗的“信心指数”转化为就业市场的“稳定系数”,用政策温度守护就业市场稳稳的幸福。
如果说政策是“大动脉”,那就业服务就是“毛细血管”,把温暖精准输送到每个需要的人身边。从建立实名台账到提供“1131”服务,从密集举办招聘活动到开通“就业直通车”,一场场以“服务提质”为核心的就业攻坚战正在全国打响。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求职意向,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设立“就业驿站”,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简历修改、面试指导服务;组织“企业开放日”,让毕业生实地感受职场环境。“贴心服务”的背后是庞大的资源整合与高效调度,上半年,全国密集举办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国聘行动等系列活动,累计开展招聘890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458.4万个,让求职者与优质岗位“双向奔赴”。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就业服务的“温度”升级,让求职之路从“坎坷”变“坦途”。
新经济孕育新岗位,新岗位创造新机遇。当“就业结构优化”成为时代命题,人社部门用“岗位扩容”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为求职者打开了“新空间”。在“三支一扶”计划中,4.09万个岗位覆盖农业、教育、医疗、水利等领域,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了“到基层建功立业”的舞台。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灵活就业、零工经济等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从传统制造业到数字经济,从基层服务到高端研发,岗位供给的“扩容提质”,正让就业市场焕发“新活力”,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更推动着就业市场向“高质量”迈进。
在稳就业、保民生的道路上,中国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温暖答卷。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就业市场,必将因政策的精准、服务的贴心、岗位的多元而更加充满活力,而每一个奋斗者的梦想,也必将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光彩!(晏澜、朱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