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国内某地确诊超3000例!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一文带你读懂

近期,国内某地确诊基孔肯雅热超过3000例。看到疫情信息后大家不禁疑惑,基孔肯雅热是传染病吗?怎么传播的?患基孔肯雅热后症状严重吗?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媒介生物防治所相关专家给大家科普一下基孔肯雅热的知识。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我国口岸也持续面临境外输入风险。

视觉中国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

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7天。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流行特征有: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本病的宿主。

2.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3.人群易感性与免疫力: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如何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及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关节剧烈疼痛者可使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等。脑膜脑炎治疗主要为预防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

1. 感染基孔肯雅热,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

2.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特别关注预防。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带毒伊蚊叮咬传播,所以防蚊灭蚊是关键!

1.家庭防蚊虫,清理积水很重要

家中水培植物3—5天换水清洗1次。

翻盘倒罐清理积水。

清除废弃积水容器。

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

2.家庭做好防蚊措施

家庭安装纱窗纱门。

室内使用电蚊拍或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

3.个人户外活动做好防护

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深色衣物更招蚊子)。

户外活动时喷涂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羟哌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

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避免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绿化带停留。

去外地旅行时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面对基孔肯雅热的威胁,我们外出旅行时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学习相关预防知识,做好防蚊、灭蚊的防护准备。

前往基孔肯雅热疫情地区时,可以随身携带可折叠蚊帐,选择有防蚊设施的宾馆住宿;在当地逗留期间,关好纱门、纱窗;睡觉前可以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外出时穿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避剂,尽量不要在蚊虫密度高的阴凉场所、草丛等长时间逗留。

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被叮咬的情况。

返回本地后12天内需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2天境外/国内旅居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请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防蚊隔离治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