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以第三次分配驱动教育数字鸿沟弥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但也带来了教育数字鸿沟的问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传统依赖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财政投入的资源配置方式,往往更容易出现覆盖盲区,对于数字化改革响应也相对迟滞。第三次分配可以促进资源与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实现更均衡的流动。用好第三次分配,对于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补给,弥补政府与市场在数字资源供给上的不足。教育数字鸿沟主要体现为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治理认知程度、数字化人才、数据整合共享四方面的结构性失衡。第三次分配能够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无法调整的分配领域空白,重构教育数字资源分配的结构,实现社会财富的有效平衡。当市场因投资回报率等原因忽视特殊群体的诉求时,第三次分配依托知识共创共享平台,资助开展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开发适配特殊群体的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学校与社区提供免费培训,促进教育跨区域创新社群的形成,构建以技术为纽带的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当政府受限于财政预算、区域发展优先级差异而难以全面覆盖数字教育“最后一公里”时,第三次分配精准识别特殊群体的需求,凭借资源动员的灵活性与需求响应的精准性构建补充性供给网络,推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与基础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向深入。

主体赋能,凸显教育回归人文本质的价值。第三次分配弥合教育数字鸿沟的驱动力,主要源于道德观念、文化价值与社会互助精神。社会力量参与弥合教育数字鸿沟的过程,既是互助精神的社会实践,更是互助精神的广泛传播,彰显教育回归人文本质的追求,使教育真正成为成就人的事业。一方面,要依托社会组织与团体的资源优势,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开展“数字扫盲”活动,对骨干教师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等进阶培训。另一方面,要深化公益基金会与乡村儿童数字素养项目的交流协作,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教育新场景、新模式与新方法的探索,助力构建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支持生态。此外,还要联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通过系统化培训与研训活动,以科普之翼托举创新智慧与管理能力,推动教育管理者掌握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据驱动管理方法,使其在教育决策与资源分配中更科学、更高效。

制度保障,筑牢数字权利与教育公平根基。数字权利指个体在获取、使用和创造数字资源方面的权利,不仅关乎技术可及性,更涉及数字资源公平分配及数字环境参与机会等多重维度。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权利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的重要基石。第三次分配作为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机制,其价值导向深刻凸显了教育公平理念。一方面,政府需建立健全数字治理法规制度,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弥合教育鸿沟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各级政府数字治理体系,统一数字治理标准,健全数据管理与监督机制,强化对网络教育慈善公益平台公共数据采集、开放、使用的评估监督。搭建精准识别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平台,解决传统供给模式难以满足的地区个性化需求;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数字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容,确保不同社会群体均能享受普惠服务;应用科学模型评估公共服务效能,对公共服务投入与产出进行数据预测与分析。此外,还需优化三次分配制度衔接体系。强化税收对公益性捐赠的激励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慈善文化现代化转型,彰显“人性向善”“团结互助”的道德取向,增强社会向心力与凝聚力,吸引更多资源与主体参与第三次分配;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数字教育公益机构,促进科技赋能与社会组织数字适配性及包容性设计;增强企业嵌入数字教育责任链条的主动性,从被动履行社会责任转向主动构建教育数字公平的“战略慈善生态”,使企业参与教育数字普惠的动机从“声誉塑造”逐渐转向“价值共生”。

黄均霞 刘莹莹(作者单位:湖南省共同富裕研究基地〈湖南工业大学〉;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22B09〉阶段性成果)

责编:廖健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