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重要部署。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方向和实践要求,在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近年来,江苏常州溧阳市运用科学手段精准测算天目湖生态容量,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动态平衡,以绿生金、以金护绿,实现“两山”理论生动实践,推动水源保护与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水之问】如何发挥生态容量测算对“两山”实践的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生态容量;动态平衡;“两山”实践
【大咖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站长 李恒鹏:生态容量是流域水土与生态资源利用不可逾越的刚性上限,超出此限必然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它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人水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两山”实践中,首先追求的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双重目标,力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则必须坚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生态优先底线,坚决防止突破环境容量;最终目标则是通过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在严格不超出生态容量的边界条件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因此,严守生态容量是贯穿“两山”实践全过程的核心约束条件和关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