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青春研“习”团走访招宝山抗战遗址 在红色地标中感悟家国情怀

2025年7月10日上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青春研“习”团的同学们来到了宁波镇海区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以“解码红色宁波·智绘青春答卷”为主题,实地走访了宁波镇海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与抗日碉堡遗址,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青春研“习”团在招宝山风景区内的合照  供图 姚弘磊

丰碑下的烈士忠魂

回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宁波镇海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日军妄图侵占这片土地,镇海军民同仇敌忾,展开了顽强的抵抗。无数爱国志士、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钢铁长城。经数昼夜浴血鏖战,抗日将士们以巨大牺牲粉碎了日寇的进犯企图,成功收复失地。然而,胜利的代价同样惨痛——近600名官兵壮烈殉国,长眠于这片他们誓死捍卫的土地。为铭记这些为国捐躯的忠勇将士,1941年,在戚家山战场原址,一座高约3米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拔地而起,成为那段血色记忆最沉痛的见证。

青春研“习”团成员在纪念碑前肃立  供图 姚弘磊

面对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青春研“习”团的成员们安静肃立,默哀三分钟,为抗战中牺牲的将士们送去最崇高的敬意与最沉痛的哀悼。在瞻仰纪念碑的同时,青春研“习”团的成员还与一位当地的老人进行了交流。他虽已年逾古稀,但提起当年的抗战故事,依然记忆犹新,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时候,抗日将士们为了我们老百姓,真的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在战场上拼杀,就是为了让我们能过上安稳日子。”老人的讲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抗日英烈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青春研“习”团成员与当地老人一同瞻仰纪念碑  供图 汤庆译

遗址旁的精神传承

参观过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后,青春研“习”团拾级而上,继续探寻着红色印记。在威远城城墙遗址之后,他们发现了另一处抗战的遗迹——抗日碉堡遗址。在遗址附近,青春研“习”团的成员还采访了一位宁波本地的居民,并对纪念碑和碉堡遗址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丰碑无言,青春有悟

今天,青春研“习”团成员肃立于招宝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年轻的身影与沉默的丰碑隔空相望,历史血色凝成的信仰灯塔,正穿透岁月烟云,映照着新时代青年赓续星火、矢志复兴的清澈目光。这无声的对话,是民族精神在血脉深处的庄严回响,于无声处淬炼着强国征程的赤诚担当。

历史不容尘封,英魂必须铭记。通过对招宝山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走访,青春研“习”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的重要性,将把对英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让那穿越战火硝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持续滋养新时代青年,这既是对历史最深沉的告慰,也是面向未来最坚实的奠基。(文:吴佳莹 陈梁)

责编:徐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