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157公里“四好农村路”如丝带般蜿蜒于青山绿水间,串联起126个乡村,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路”。从有机蔬菜的“当日达”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从水产产业转型升级到“交邮快供+”模式的创新实践,一条条农村公路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因路而兴:特色农业跑出“加速度”
炎炎夏日,正值蔬菜生产与供应的关键期。在南京市首个盒马村晶桥镇邰村的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1500亩有机蔬菜基地内,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现代化智能大棚鳞次栉比,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移栽新苗和采收蔬菜,冷链运输车穿梭往来,将新鲜采收并完成分拣的蔬菜火速发往全国各地,一幅充满科技力量的夏日保供图景生动展现。

“我们基地每天能产出三万包各类包装蔬菜以及约10吨净菜。”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负责人沈子杰介绍,通过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和直通基地的四好农路芝沙线,这些新鲜有机蔬菜当天就能直达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的百草园三个零、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中高端商超的货架。沈子杰告诉记者,现在每周还有两批有机蔬菜发往香港,每周稳定向香港供应约6000公斤蔬菜,全程冷链专车运输,实现从田间到北上广深商超“当日达”,到香港市场“24小时鲜”。

走进晶桥镇水晶村,宽阔的柏油路两侧,绿树成荫;修缮后的百年老街,古色古香;万亩螃蟹养殖基地一望无垠,碧波荡漾……“以前我们富财圩螃蟹养殖基地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出村也只有一条很窄的水泥路,游客不愿来,我们螃蟹只能自己到外面去卖,也卖不出好价钱。”水晶村螃蟹养殖户朱水根告诉记者。

近年来,水晶村通过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建设了20公里柏油路,如今,一条宽阔的柏油路也把富财圩万亩螃蟹养殖基地和外界串联成线。道路打通,一通百通。如今,水晶村“晶湖牌”中华绒螯蟹商标是江苏省著名商标、“富财圩螃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富财圩螃蟹”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成功举办“五彩晶桥乡村休闲游”暨富财圩螃蟹欢乐市集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2024年,万亩蟹塘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300多户养殖户户均年增收超10万元,更辐射带动周边千余户村民共同致富。
乡村因路而美:农文旅融合绘就“新画卷”
沿着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路"的郭云线行驶,芝山村的富硒生态产业园映入眼帘。近年来,芝山村依托郭云线美丽乡村路,建设发展以富硒生态健康农产品为基础的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功能“富硒生态”产业园。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芝山村园区已成为集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产业园,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入选江苏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荣获2024年全国最美村镇和美共富成就奖。

日前,晶桥镇石山下村迎来农文旅融合新亮点——石山下村占地5000平方米的房车营地正式开营, 同时,“水韵江苏·自在驾游”溧水1号旅游线路同步发布。此次活动标志着溧水区在推动乡村旅游升级、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石山下村是溧水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先后获评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及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量突破70万人次。然而,在枫香岭路和永和线建成前,石山下村空守好山好水却十分荒凉。

2016年,随着枫香岭路和永和线的相继建成,晶桥镇开始着手挖掘石山下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改造,从此石山下村声名鹊起。“自从道路修好后,我们石山下村就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客越来越多,我也返乡开起了农家乐。”石山下村农家乐老板傅竹平告诉记者,他原本在乡镇企业上班,随着家乡的发展,决定在家门口创业,现在每年收入有20多万。

近年来,晶桥镇高标准打造了50多公里的旅游环线,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文旅景点点线相连,勾勒出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线,释放了公路+乡村旅游的新动能、新魅力,助推晶桥镇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晶桥镇立足红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红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五彩晶桥乡村休闲游”系列活动,包含红色农旅、春日尝鲜、夏日采果、秋日蟹逅、冬日围炉特色主题,对应“红、绿、橙、金、银”五色,打响“五彩晶桥”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民房变民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色,迸发出全域乡村旅游的新活力。

目前,晶桥镇已建成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里佳山一曹庄富硒生态园等远近闻名的旅游片区,创成省级以上各类乡村旅游品牌10多个,2024年,全年旅游达170万人次,旅游收入17.6亿元。
服务因路而变:“交邮快供+”实现“六个不出村”
“我在家门口的‘交邮快供+’融合服务点,通过扫描二维码下单购买溧水大润发超市的商品,没想到当天就由公交车上的‘快递专座’送到了。”7月28日,晶桥镇芝山村曹庄自然村村民曹小珍开心地说道。

2024年以来,晶桥镇依托镇域内四通八达的四好农路,通过联合溧水区交运、邮政、商务、供销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了镇村二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拓展邮政、中通、圆通、极兔等多家快递企业,入驻村级“交邮快供”物流服务点,实现了全镇12个村(社区)村村通达,打通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的“第一公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芝山村综合社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综合社生产的有机大米、有机水果、富硒茶叶、土蜂蜜、金针花等各类农产品近400万元。“‘交邮快供+电商’融合服务点让我们生产的农副产品,搭上了销往全国各地的‘便车’。”李其军高兴地说。

7月28日,在晶桥镇竹上云想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将各类农副产品打包后,通过自己基地建立的‘交邮快供+电商’融合服务点,发往全国各地。晶桥镇竹上云想旅游度假区负责人邰锡凤告诉记者,今年基地通过“交邮快供+电商”融合服务点平台,已经销售了500多万元的农产品。目前,晶桥镇已联合区相关部门,建立“交邮快供+电商”融合服务点4个,今年上半年,通过“交邮快供+电商”融合服务点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晶桥镇通过打造“交邮快供+”、“交邮融合”模式,真正实现了农产品销售不出村,消费购物不出村、生活缴费不出村、金融助农不出村、交邮快供+寄件取件不出村、农技赋能不出村“六个不出村”。(张福敏)
记者手记:行走晶桥镇,路在景中延,景在路上展。四好农村路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打通了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从产业升级到旅游兴旺,从物流畅通到生活便利,一条条农村公路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路”“富民路”。未来,当地将围绕“长三角都市圈乡村旅游目的地”定位,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全域旅游、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让一条条蜿蜒于青山绿水间的“彩虹丝带”,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