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 > 正文
非遗糕点“活”了!唐心食品如何让龙舟、醒狮跃上舌尖? ——揭秘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的碰撞,看传统节庆美食如何破圈

端午节的珠江畔,一群游客围在唐心食品的展位前,举着刚买的“龙舟糕”拍照打卡。一块块形似龙舟的糕点,裹着晶莹的酥皮,内馅是清甜的荔枝红茶与牛油果绿茶——这可不是普通的点心,而是唐心食品用非遗技艺打造的“舌尖非遗”,让岭南文化“活”在了年轻人的舌尖上!

非遗“活化石”遇上新中式美学

作为广式糕点非遗技艺传承人,唐心食品创始人刘海陶深谙一个道理:“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要活在当下。”2025年广州白云山文创大赛上,唐心携“醒狮酥”惊艳亮相——酥皮上栩栩如生的狮头纹路,竟是用传统模具雕刻而成,内馅却藏着低糖黑松露与云腿的跨界惊喜。这款糕点不仅拿下ISEE美味奖,更成为年轻人朋友圈的“晒图神器”。

非遗技艺的“三破三立”:

“破”形态:龙舟糕用糯米皮模拟龙鳞质感,醒狮酥以酥皮复刻狮头造型,让非遗“看得见”;

“破”口味:荔枝红茶糕、牛油果绿茶糕,用岭南水果与茶香碰撞,颠覆传统糕点甜腻印象;

“破”场景:从端午祭祀到景区伴手礼,从婚庆喜饼到企业定制,非遗糕点融入现代生活全场景。

一块糕点的“出圈密码”

1.文化赋能:让糕点成为“行走的广府故事”

在2025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唐心食品的“龙舟糕”被赠予116支海内外龙舟队。当外籍选手咬下“青柑普洱糕”时,小青柑的果香与陈年普洱的醇厚在口中交织,有选手惊叹:“原来中国甜品能讲这么美的故事!”品牌更将荔枝、龙舟、醒狮等元素融入设计,比如联名打造的“荔枝酥”,精选增城荔枝入馅,酥皮工艺锁住夏日清甜,成为永庆坊的“顶流手信”。

2.健康革命:阿婆都夸“唔会太甜”的低糖哲学

面对年轻人“怕糖又馋甜”的矛盾,唐心给出解决方案:

非遗低糖工艺:传承古法熬制,每块糕点含糖量控制在5%以下;

天然代糖技术:用罗汉果糖、甜菊糖替代蔗糖,控糖党直呼“吃不够”;

果茶共生配方:荔枝红茶、白桃乌龙茶糕,用果香平衡甜度,家庭茶点、办公室零食两相宜。

3.场景破壁:从灶台到秀场的逆袭

唐心糕点的“出圈”,离不开精准的场景渗透:

文旅融合:入驻白云山、越秀公园等景区文创市集,游客边逛边“吃透”岭南文化;

节庆绑定:端午推龙舟糕、中秋出流心奶黄龙舟糕,让传统节日“仪式感拉满”;

跨界联名:与珠江啤酒音乐节、博物馆日AI互动展合作,用“糕点+潮玩”吸引Z世代。

一颗匠心的“反卷”逻辑

在网红糕点“三个月换一季菜单”的内卷时代,唐心却坚持“慢工出细活”:

30天研发周期:从非遗模具改良到低糖配方测试,拒绝“流水线快消”;

100%手工现做:醒狮酥的狮眼用可食用金箔点缀,每枚需师傅手工点睛;

零防腐剂承诺:依托肇庆30万㎡智能生产基地,实现“72小时从工厂到货架”。

这种“笨功夫”反而赢得市场认可:2025年,唐心为白云区社区慈善活动捐赠50万元糕点,被赞“有温度的企业”;同年启动的非遗广式月饼文化馆,更成为乡村振兴新标杆。

结语:一块糕点,载动千年岭南魂

当年轻人不再把非遗当作“老土”,当龙舟竞渡的热烈化作舌尖的雀跃,唐心食品用一块块糕点证明:传统文化无需迎合潮流,因为它本就是潮流。

下一次,当你手握“醒狮酥”时,或许会听见岭南古巷的叫卖声,看见珠江上龙舟破浪的剪影——这,就是唐心给时代的温柔答案。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