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研发在中国”见证“中国磁吸力”(人民时评)

观察外资在华兴业发展,“研发”是一个重要维度。

前不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2013年后的10年间,在华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超86%,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336%。外资在华研发投入意愿上升、规模扩大、成果增加,助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研发中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拓了国际视野、积聚了国际资源。外资企业吸引、聚集大量国内外高端人才,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能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同时,外资企业具有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的独特优势,是国内研发机构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接口。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联系日益紧密,这离不开与外资企业的互联互通、互学互鉴。

外资企业争相在中国深化科研布局,源于我国统一大市场的“磁吸力”。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市场容量大、层次多,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及方兴未艾的科技创新热潮,为外资企业共享发展机遇提供了广阔舞台。外资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入中国经济体系,正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外资企业投资的新动向,也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有力注脚。外资企业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发力点,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向“新”而行、向“高”攀登。比如,大众汽车集团在安徽合肥建立全新研发中心,把先进技术引入产品开发的早期流程,使车型等更为快速地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外资企业以实际行动投下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任票”。

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在全球注视下进行一场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全面系统升级。中国发展的稳定性、确定性,为外资企业抵御全球经济波动提供了难得的“避风港”。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36.2%、53%和17.7%。尽管面对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影响,中国依然持续吸引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流入。这是中国向世界分享发展红利的生动印证,充分说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稳步提升。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是中国经济这片“大海”带给外界的重要启示。德国巴斯夫1994年起在上海浦东投资生产,如今浦东基地不再是单一生产基地,而是集研发、生产、市场与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安赛乐米塔尔集团与湖南钢铁集团签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在湖南建设汽车用钢全球研发中心……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已由“市场导向型”“成本导向型”延伸至“创新驱动型”,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增强了竞争力。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必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坚定选择。期待外资企业通过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更加紧密融入中国产业链,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实现在中国、惠全球的共赢发展。

责编:陈凌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